首页汉语字典如字的解释
如

拼音 注音ㄖㄨˊ
部首女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左右
五笔VKG 五行 统一码5982
笔顺フノ一丨フ一
名称撇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

※ 如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如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rú(ㄖㄨˊ)

⒈  依照顺从:如愿。如意。如法炮制。

⒉  像,相似,同什么一样:如此。如是。如同。如故。如初。游人如织。

⒊  比得上,及:百闻不如一见。自叹弗如。

⒋  到,往:如厕。

⒌  假若,假设:如果。如若。假如。

⒍  奈,怎么:如何。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

⒎  与,和:“公如大夫入”。

⒏  或者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”。

⒐  用在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:突如其来。

⒑  表示举例:例如。

⒒  应当:“若知不能,则如无出”。

⒓  〔如月〕农历二月的别称。

⒔  姓。

汉英互译

according to、as、as if、for instance、like、such as

造字法

会意:从女、从口

English

if, supposing; as if; like, as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〈动〉

(1) (会意。从女,从口。本义:遵从,依照)

(2) 同本义 [follow]

如,从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此字疑从女,若省声。女子从人者也。

有律以如己也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。杜预注:“如,从也。”

所不与舅氏同心者,有如白水!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

犬皆如人意。——《柳宗元《三戒》

(3) 又如:如命(遵从命令);如志(随顺意愿;实现志愿);如令(从令,遵令)

(4) 好像, 如同 [like;as if]

日初出大如车盖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状貌如妇人女子。——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
两狼之并驱如故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(5) 又如:如皋雉(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);如许(似这般);如今晚儿(现在);如许豚犊(这样的不肖之子);如应如响(十分灵验)

(6) 比得上,及 [can be compared with]

不如无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苕之华》

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
(7) 又如:我不如他

(8) 去,往 [go]

如,往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
坐须臾,沛公起如厕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以一仪而当汉中地,臣请往如 楚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。——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
(9) 遭遇,际遇 [meet]

淮阳叶生者,失其名字。文章词赋,冠绝当时;而所如不偶,因于名场。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
(10) 表示举例 [for instance;for example;such as]。如:大文学家、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;工人都很勤劳,如挖土

(11) 相敌;抵挡 [resist]

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,寡人知之矣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
(12) 应当 [should]

君若爱司马,则如亡。——《左传》

词性变化

〈介〉

(1) 按照 [in accordance with;comply with]

王如其言,煮头,三日三夕不烂。——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
(2) 又如:如详缴(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,并且准予销案);如律令(按照法令执行。是古代檄文、诏书结尾用语);如式(按照规矩)

<连>

(1) 假如,如果 [if]

如,若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如用之,则吾从先进。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
如有复我者,则吾必在坟上矣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
如有地动,尊则振龙,机发吐丸,而蟾蜍衔之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洛阳亲友如相问。——唐· 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诗

(2) 又如:如有不妥,请予指正;如不修改,未免粗糙;如使(假使;倘若)

(3) 与,和 [and]

公如大夫入。——《仪礼》

(4) 或——表示选择关系 [or]

安见方六七十、如五六十,而非邦也者。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
(5) 而——表示连接 [but]

如有隐忧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柏舟》

夜中,星陨如雨。——《春秋》

(6) 则——表示结果 [then]。如:如许;如是

〈助〉

(1) 用于语末,相当于“然”

子之燕居,申申如也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
褎如充耳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

屯如,乘马班如。——《易·屯卦》

孔子三月如君,则皇皇如也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

(2) 用于语末,相当于“焉”

突如,其来如,焚如,死如,弃如。——《易·离》

(3) 相当于“乎”

善如尔之问也。——《礼记》
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
 

1.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——曹操《短歌行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2.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。——曹操《短歌行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3.虎鼓瑟兮鸾回车,仙之人兮列如麻。——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4.世间行乐亦如此,古来万事东流水。——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5.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6.曲终收拨当心画,四弦一声如裂帛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7.今夜闻君琵琶语,如听仙乐耳暂明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8.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——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9.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——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10.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——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11.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。——李清照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12.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——《荀子》《劝学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曾经整日思索,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;我曾经踮起脚后跟眺望,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。

13.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,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,领会道理有早有晚,学术技艺各有专长,如此罢了。

14.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江面,波光连着天空。任凭小船漂去,越过那茫茫的江面。

15.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多么辽阔啊,像是凌空驾风而行,不知将停留在何处;多么飘逸啊,好像脱离尘世,升入仙境。

16.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箫声呜呜,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,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,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,如同不断的细丝。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,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。

17.苏子曰: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先生说:“你也理解那水和月亮吗?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,而并没有流去;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,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。

18.望晚日照城郭,汶水、徂徕如画,而半山居雾若带然。——姚鼎《登泰山记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远望夕阳映照着城郭,汶水、徂徕山就像图画一般,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是一条飘带。

19.日上,正赤如丹,下有红光动摇承之,或曰,此东海也。——姚鼎《登泰山记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太阳升起,颜色纯红像朱砂一样,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,有人说,这是东海。

20.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——秦观《鹊桥仙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21.子曰: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居则曰:不吾知也!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孔子说:“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,人家不用我了。(你们)平日说:‘没有人了解我啊!’假如有人了解你们,那么(你们)打算怎么做呢?”

22.求!尔何如?对曰: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“冉有,你怎么样?”(冉有)回答说:“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(的小国),如果让我去治理,等到三年,可以使人民富足。至于礼乐教化,(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,)要等待君子(来推行了)。”

23.赤!尔何如?对曰:非曰能之,愿学焉。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“公西华,你怎么样?”(公西华)回答说:“不敢说我能胜任,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。祭祀祖先的事,或者诸侯朝见天子,我愿意穿着礼服,戴着礼帽,做一个小司仪。”

24.点!尔何如?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“曾皙,你怎么样?”(曾皙)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,铿的一声,把瑟放下,站起来,回答说:“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。”

25.三子者出,曾皙后。曾皙曰:夫三子者之言何如?子曰:亦各言其志也已矣。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子路、冉有、公西华都出去了,曾皙最后走。曾皙问(孔子):“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!”

26.唯求则非邦也与?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“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?”“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?”

27.曰:德何如则可以王矣?曰: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——《孟子》《齐桓晋文之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齐宣王)说:“要有什么样的德行,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?”(孟子)说:“安养民众才能称王于天下,没有人可以抵御他。”

28.謋然已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——《庄子》《庖丁解牛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谍的一声,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,就像泥土堆积在地上一样。我提着刀站立起来,为此四处张望,为此悠然自得,心满意足,然后把刀揩拭干净,收藏起来。”

29.辞曰: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——《左传》《烛之武退秦师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烛之武推辞说:“我年轻的时候,尚且不如别人;现在老了,不能干什么了。”

30.良曰: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?沛公默然,曰:固不如也。且为之奈何?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张良说:“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?”刘邦沉默了一会儿,说:“当然不如啊。要怎么办呢?”

31.今人有大功而击之,不义也。不如因善遇之。项王许诺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现在人家有了大功,却要攻打他,这是不讲信义。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。”项王答应了。

32.樊哙曰:今日之事何如?良曰:甚急!今者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樊哙问:“今天的事情怎么样?”张良说:“很危急!现在项庄拔剑起舞,他的意图总在沛公身上啊。”

33.项王曰:壮士!能复饮乎?樊哙曰: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,天下皆叛之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项王说:“壮士!还能喝酒吗?”樊哙说:“我死尚且不怕,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!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,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,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,天下人都背叛他。

34.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,而听细说,欲诛有功之人,此亡秦之续耳。窃为大王不取也!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样劳苦功高,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,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,想杀有功的人,这只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罢了。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(为好)。”

35.项王未有以应,曰:坐。樊哙从良坐。坐须臾,沛公起如厕,因招樊哙出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项王没有话回答,说:“坐。”樊哙挨着张良坐下。坐了一会儿,刘邦起身上厕所,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。

36.沛公曰:今者出,未辞也,为之奈何?樊哙曰: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。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为?于是遂去。乃令张良留谢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刘邦说:“现在出来,还没有告辞,怎么办?”樊哙说:“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,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辞让。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,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,何必告辞呢?”于是就决定离开。(刘邦离开前)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。

37.(刽子云)你如今到法场上面,有甚么亲眷要见的,可教他过来,见你一面也好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38.(正旦再跪科,云)大人,如今是三伏天道,若窦娥委实冤枉,身死之后,天降三尺瑞雪,遮掩了窦娥尸首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39.(正旦唱)【二煞】你道是暑气暄,不是那下雪天;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?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,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,免着我尸骸现;要甚么素车白马,断送出古陌荒阡?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40.(正旦唱)【一煞】你道是天公不可期,人心不可怜,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。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?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。如今轮到你山阳县。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,使百姓有口难言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41.(监斩官云)这死罪必有冤枉。早两桩儿应验了,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,且看后来如何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42.意映卿卿如晤,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!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意映我妻见字如面,现在我以这封信和你永别了!

43.今日吾与汝幸双健。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,不可数计,钟情如我辈者,能忍之乎?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今天我和你幸运地双双健在。天下的人们不应该死而死的和不愿意离散而离散的,数也数不过来,像我们这样富于感情的人,能忍受得了吗?这就是我敢任性去死不管你的原因。

44.林冲道:小二哥!你如何也在这里?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45.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,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,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46.林冲指着脸上道:我因恶了高太尉,生事陷害,受了一场官司,刺配到这里。如今叫我管天王堂,未知久后如何。不想今日在此见你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47.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:今日又无事。小二道:恩人,只愿如此。只是自放仔细便了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48.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,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,有些常例钱取觅,原是一个老军看管;如今我抬举你,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,你在那里几贯盘缠。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49.当时离了营中,径到李小二家,对他夫妻两个说道: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,却如何?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50.林冲道:这屋如何过得一冬?待雪晴了,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51.主人看了道: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。林冲道:原来如此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52.劈胸只一提,丢翻在雪地上,把枪搠在地里,用脚踏住胸脯,身边取出那口刀来,便去陆谦脸上阁着,喝道:泼贼!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,你如何这等害我!正是杀人可恕,情理难容!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53.妻曰: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成然之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他妻子说:“死了有什么益处呢?不如自己去寻觅,希望有万分之一找到的可能。”成名认为她的话有道理。

54.成妻纳钱案上,焚拜如前人。食顷,帘动,片纸抛落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子上,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。一顿饭的工夫,帘子动了,一片纸抛落下来。

55.未几,成归,闻妻言,如被冰雪。怒索儿,儿渺然不知所往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不多时,成名回来,听到妻子的话,全身好像盖上了一层冰雪。怒气冲冲地寻找儿子,儿子无影无踪不知跑到哪里去了。

56.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,不如拼博一笑,因合纳斗盆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成名转念想,留着低劣的蟋蟀终究没什么用,不如斗一斗博得一笑,于是把两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中。

57.又试之鸡,果如成言。乃赏成,献诸抚军。抚军大悦,以金笼进上,细疏其能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又试着与鸡斗,果然像成名说的那样。于是奖赏了成名,把蟋蟀献给了巡抚。巡抚特别高兴,用金笼子装着献给了皇帝,并仔细地分条陈说这只蟋蟀的本领。

58.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。——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至于天下对我对怨恨非议这么多,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。

59.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泽斯民,则某知罪矣;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,守前所为而已,则非某之所敢知。——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如果您责备我在位时间很久,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,使老百姓受益,那么我知罪;如果您说我现在应该不做任何事,守着以前的成法就行了,那么这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。

60.燕赵之收藏,韩魏之经营,齐楚之精英,几世几年,剽掠其人,倚叠如山。一旦不能有,输来其间。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燕赵收藏的奇珍,韩魏聚敛的金玉,齐楚保存的瑰宝,都是多少代多少年,从百姓那里抢掠来的,堆积如山。一朝不能保有,都运送到这里。

61.嗟乎!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?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唉!一个人的心思,就是千万人的心思。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,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。为什么搜刮钱财的时候一分一厘也不放过,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呢?

62.思厥先祖父,暴霜露,斩荆棘,以有尺寸之地。子孙视之不甚惜,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,冒着霜露,披荆斩棘,才有了一点土地。子孙对待土地却不很爱惜,拿它送给别人,好像丢弃小草一样。

63.悲夫!有如此之势,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,日削月割,以趋于亡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!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可悲啊!有这样的形势,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,天天削弱,月月割地,而走向灭亡。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(敌人)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!

64.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。归帆去棹残阳里,背西风,酒旗斜矗。彩舟云淡,星河鹭起,画图难足。——王安石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65.子曰: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(《八佾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孔子说:“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,怎样对待礼呢?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,怎样对待音乐呢?”

66.子曰: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。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(《子罕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孔子说:“好比积土堆山,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,停下来,是我自己停下来的。好比填平洼地,虽然才倒了一筐土,但继续堆下去,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。”

67.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(第六十四章)——《〈老子〉四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一般人做事,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。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,一如开始时那样,就不会失败。

68.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,必知疾之所自起,焉能攻之;不知疾之所自起,则弗能攻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就像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,一定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,才能进行治疗;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,就不能治疗。

69.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——李白君《将进酒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70.十年生死两茫茫。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——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71.楚怀王贪而信张仪,遂绝齐,使使如秦受地。张仪诈之曰:仪与王约六里,不闻六百里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楚怀王贪心而听信张仪,于是与齐国绝交,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答应割让的土地。张仪欺骗他说:“我和大王您约定的只是六里的地方,没有听说过六百里。”

72.张仪闻,乃曰:以一仪而当汉中地,臣请往如楚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张仪知道后,就说:“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之地,我请求前往楚国。”

73.如楚,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,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。怀王竟听郑袖,复释去张仪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到了楚国,他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,让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说假话。怀王最终听信了郑袖的话,又放走了张仪。

74.怀王欲行,屈平曰:秦,虎狼之国,不可信。不如毋行。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:奈何绝秦欢?怀王卒行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怀王想要去,屈原说:“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,不可信任。不如不去。”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去,说:“为什么要断绝与秦国的友好关系呢?”怀王终于前往。

75.武曰:事如此,此必及我,见犯乃死,重负国。欲自杀,胜、惠共止之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武说:“事情到了这个地步,一定会牵连到我,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,更加对不起国家。”苏武想自杀,张胜、常惠一起制止了他。

76.律曰:苏君,律前负汉归匈奴,幸蒙大恩,赐号称王。拥众数万,马畜弥山,富贵如此!苏君今日降,明日复然。空以身膏草野,谁复知之!武不应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卫律说:“苏先生,我先前背叛汉朝归附匈奴,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,赐我爵号称王。有几万手下,牛马满山,富贵到这种地步!苏先生今天投降了,明天也会这样。白白拿身体给荒野做肥料,谁又能知道呢!”苏武不理他。

77.人生如朝露,何久自苦如此!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人生如朝露般短暂,为什么要这样久久地折磨自己!

78.陵始降时,忽忽如狂,自痛负汉,加以老母系保宫。子卿不欲降,何以过陵?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刚投降时,精神恍惚,好像发狂一样,痛心自己对不起汉朝,加上老母被关押在保宫。您不肯投降的心情,怎能超过当时的我?

79.使者大喜,如惠语以让单于。单于视左右而惊,谢汉使曰:武等实在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使者大喜,按常惠的话去责备单于。单于环顾左右,大惊,对汉朝使者道歉说:“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。”

80.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。——陆游《书愤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81.足下蹑丝履,头上玳瑁光。腰若流纨素,耳著明月挡。指如削葱根,口如含朱丹。纤纤作细步,精妙世无双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82.新妇初来时,小姑始扶床;今日被驱遣,小姑如我长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83.新妇谓府吏:感君区区怀!君既若见录,不久望君来。君当作磐石,妾当作蒲苇,蒲苇纫如丝,磐石无转移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84.我有亲父兄,性行暴如雷,恐不任我意,逆以煎我怀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85.阿兄得闻之,怅然心中烦,举言谓阿妹:作计何不量!先嫁得府吏,后嫁得郎君,否泰如天地,足以荣汝身。不嫁义郎体,其往欲何云?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86.兰芝仰头答:理实如兄言。谢家事夫婿,中道还兄门。处分适兄意,那得自任专!虽与府吏要,渠会永无缘。登即相许和,便可作婚姻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87.良吉三十日,今已二十七,卿可去成婚。交语速装束,络绎如浮云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88.阿女默无声,手巾掩口啼,泪落便如泻。移我琉璃榻,出置前窗下。左手持刀尺,右手执绫罗。朝成绣夹裙,晚成单罗衫。腌腌日欲暝,愁思出门啼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89.举手拍马鞍,嗟叹使心伤: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果不如先愿,又非君所详。我有亲父母,逼迫兼弟兄,以我应他人,君还何所望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90.府吏还家去,上堂拜阿母:今日大风寒,寒风摧树木,严霜结庭兰。儿今日冥冥,令母在后单。故作不良计,勿复怨鬼神!命如南山石,四体康且直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91.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。其险也如此,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!——李白《蜀道难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92.朝避猛虎,夕避长蛇,磨牙吮血,杀人如麻。——李白《蜀道难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93.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。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侧身西望长咨嗟!——李白《蜀道难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94.瞻顾遗迹,如在昨日,令人长号不自禁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瞻视回顾这些旧物,(这些事)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,令人忍不住放声大哭。

95.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,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,现在已经像伞盖一样高高耸立了。

96.他植者虽窥伺效慕,莫能如也。——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仿效,也没有能像(橐驼的树)那样的。

97.郦元以为下临深潭,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,声如洪钟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郦道元认为(石钟山)下面靠近深潭,微风掀动波浪,水和石头互相拍打,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。

98.大石侧立千尺,如猛兽奇鬼,森然欲搏人;而山上栖鹘,闻人声亦惊起,磔磔云霄间;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,或曰此鹳鹤也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,高达千尺,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,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;山上宿巢的隼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,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;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,有人说这是鹳鹤。

99.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发于水上,噌吰如钟鼓不绝。舟人大恐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正内心惊恐想要回去,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,“噌吰”地响着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。船夫非常害怕。

100.舟回至两山间,将入港口,有大石当中流,可坐百人,空中而多窍,与风水相吞吐,有窾坎镗鞳之声,与向之噌吰者相应,如乐作焉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船调转到两山之间,将要进入港口,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,上面可坐百来个人,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,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,发出“窾坎镗鞳”的声音,同先前“噌吰”的声音相互应和,好像音乐演奏。

101.子曰: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(《雍也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孔子说:“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,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。”

102.子曰: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(《述而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孔子说:“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,乐趣也就在其中了。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,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。”

103.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(《子罕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孔子在河边感叹道: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,日夜不停。”

104.回乐烽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不知何处吹芦管,一夜征人尽望乡。——李益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105.骨已尽矣,而两狼之并驱如故。——蒲松龄《狼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骨头已经扔完了,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。

106.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——杜甫《望岳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107.其法:用胶泥刻字,薄如钱唇,每字为一印,火烧令坚。先设一铁板,其上以松脂、蜡和纸灰之类冒之。——沈括《活板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108.欲印,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,乃密布字印,满铁范为一板,持就火炀之;药稍镕,则以一平板按其面,则字平如砥。——沈括《活板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109.每一字皆有数印,如之也等字,每字有二十余印,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。——沈括《活板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110.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——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,仿佛有藻、荇交错其中,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。

111.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——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哪一夜没有月光?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?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。

112.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——《孟子》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113.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,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——《孟子》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114.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,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——《孟子》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115.其妻献疑在曰: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杂曰:投诸渤海之尾,隐土之北。——《列子》《愚公移山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:“凭您的力气,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,能把太行山、王屋山怎么样呢?再说,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?”众人纷纷说:“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,隐土的北边。”

116.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:甚矣,汝之不惠!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——《列子》《愚公移山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,阻止他干这件事,说:“你也太不聪明了!就凭你老迈的年纪、剩下的力气,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,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?”

117.其中往来种作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——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,男女穿戴,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。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。

118.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——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到了郡城,去拜见太守,报告了这番经历。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,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,竟然迷失了方向,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。

119.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,心乐之。——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,隔着竹林,听到了水声,好像玉佩、玉环碰撞的声音,我心里高兴起来。

120.苏、黄共阅一手卷。东坡右手执卷端,左手抚鲁直背。鲁直左手执卷末,右手指卷,如有所语。——魏学洢《核舟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东坡、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。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,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。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,右手指着手卷,好像在说什么似的。

121.挑兮达兮,在城阙兮。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!——《诗经·郑风》《子衿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122.善问者,如攻坚木,先其易者,后其节目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123.上曰:君子用人如器,各取所长。古之致治者,岂借才于异代乎?正患己不能知,安可诬一世之人?德彝惭而退。——司马光《〈资治通鉴·唐纪八〉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124.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幽咽。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——杜甫《石壕吏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125.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!——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126.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风雨不动安如山。——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127.驿外断桥边,寂寞开无主。已是黄昏独自愁,更着风和雨。无意苦争春,一任群芳妒。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。——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128.杨志赶着催促要行,如若停住,轻则痛骂,重则藤条便打,逼赶要行。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,也气喘了行不上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9.那虞候道:不是我两个要慢走,其实热了行不动,因此落后。前日只是趁早凉走,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?正是好歹不均匀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0.杨志道:你这般说话,却似放屁。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,如今正是尴尬去处。若不日里赶过去,谁敢五更半夜走?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1.老都管道: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,略过日中行如何?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2.杨志道:你也没分晓了,如何使得!这里下冈子去,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。甚么去处,敢在此歇凉!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3.杨志道: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。都管道: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,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?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4.那七人道:我等弟兄七人,是濠州人,贩枣子上东京去,路途打从这里经过。听得多人说,这里黄泥冈上如常有贼打劫客商。我等一面走,一头自说道:我七个只有些枣子,别无甚财赋,只顾过冈子来。上得冈子,当不过这热,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,待晚凉了行。只听得有人上冈子来,我们只怕是歹人,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5.杨志道:原来如此,也是一般的客人。却才见你们窥望,惟恐是歹人,因此赶来看一看。那七个人道:客官请几个枣子了去。杨志道:不必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6.没半碗饭时,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,挑着一副担桶,唱上冈子来。唱道:赤日炎炎似火烧,野田禾稻半枯焦。农夫心内如汤煮,楼上王孙把扇摇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7.那七个客人说道:我只道有歹人出来,原来是如此。说一声也不打紧。我们倒着买一碗吃。既是他们疑心,且卖一桶与我们吃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8.范进向他作揖,坐下。胡屠户道:我自倒运,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,历年以来,不知累了我多少。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,带挈你中了个相公,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39.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:你如今即中了相公,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。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,又是你的长亲,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?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0.我听见人说,就是中相公时,也不是你的文章,还是宗师看见你老,不过意,舍与你的。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!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!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1.辞了丈人回来,自心里想:宗师说我火候已到,自古无场外的举人,如不进去考他一考,如何甘心?因向几个同案商议,瞒着丈人,到城里乡试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2.娘子胡氏道:早上好好出去,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!却是如何是好?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3.娘子哭哭啼啼,在厨下收拾齐了,拿在草棚下。邻居又搬些桌凳,请报录的坐着吃酒,商议:他这疯了,如何是好?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4.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:在下倒有一个主意,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?众人问:如何主意?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5.那人道: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?他只因欢喜狠了,痰涌上来,迷了心窍。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,说: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,你并不曾中。他吃这一吓,把痰吐了出来,就明白了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6.胡屠户把肉和钱交与女儿,走了出来。众人如此这般,同他商议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7.胡屠户作难道:虽然是我女婿,如今却做了老爷,就是天上的星宿。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!我听得斋公们说:打了天上的星宿,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,发在十八层地狱,永不得翻身。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!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8.范进看了众人,说道:我怎么坐在这里?又道:我这半日,昏昏沉沉,如在梦里一般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49.范进再三推辞,张乡绅急了,道:你我年谊世好,就如至亲骨肉一般,若要如此,就是见外了。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,作揖谢了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0.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:我早上拿了钱来,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,我说:姑老爷今非昔比,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,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。今日果不其然!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!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1.张飞曰:哥哥差矣。量此村夫,何足为大贤!今番不须哥哥去;他如不来,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!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2.玄德叱曰: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?文王且如此敬贤,汝何太无礼!今番汝休去,我自与云长去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3.飞曰:既两位哥哥都去,小弟如何落后!玄德曰:汝若同往,不可失礼。飞应诺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4.童子曰:今日先生虽在家,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。玄德曰:既如此,且休通报。吩咐关、张二人,只在门首等着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5.关、张在外立久,不见动静,入见玄德犹然侍立。张飞大怒,谓云长曰:这先生如何傲慢!见我哥哥侍立阶下,他竟高卧,推睡不起!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,看他起不起!云长再三劝住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6.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,面如冠玉,头戴纶巾,身披鹤氅,飘飘然有神仙之概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7.玄德下拜曰:汉室末胄,涿郡愚夫,久闻先生大名,如雷贯耳。昨两次晋谒,不得一见,已书贱名于文几,未审得入览否?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8.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彝、越,外结孙权,内修政理;待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,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59.诚如是,则大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。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。惟将军图之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60.玄德闻言,避席拱手谢曰:先生之言,顿开茅塞,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。但荆州刘表、益州刘璋,皆汉室宗亲,备安忍夺之?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61.玄德泣曰:先生不出,如苍生何!言毕,泪沾袍袖,衣襟尽湿。孔明见其意甚诚,乃曰:将军既不相弃,愿效犬马之劳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62.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,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;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,可不知叫什么。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!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63.李纨是个厚道人,倒不理会;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,便笑道: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。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64.贾母素日吃饭,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、麈尾、巾帕之物,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,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65.贾母这边说声请,刘姥姥便站起身来,高声说道:老刘,老刘,食量大如牛:吃个老母猪,不抬头!说完,却鼓着腮帮子,两眼直视,一声不语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66.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,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,听如此说,忙收过去了,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67.贾母见他如此有趣,吃的又香甜,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过来给他吃。又命一个老嬷嬷来,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68.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,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?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,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?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,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。——《孟子》《鱼我所欲也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,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,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?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,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,哪一桩不可以干呢?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,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;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,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。

169.酒酣胸胆尚开张。鬓微霜,又何妨!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——苏轼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70.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怜白发生!——辛弃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71.小住京华,早又是中秋佳节。为篱下黄花开遍,秋容如拭。四面歌残终破楚,八年风味徒思浙。苦将侬强派作蛾眉,殊未屑!——秋谨《满江红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72.二十余年如一梦,此身虽在堪惊。闲登小阁看新晴。古今多少事,渔唱起三更。——陈与义《临江仙·夜登小阁,忆洛中旧游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73.明日徐公来,孰视之,自以为不如;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又过了一天,徐公来了,邹忌仔细端详他,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;再照镜子看看自己,更觉得远远不如。

174.于是入朝见威王,曰:臣诚知不如徐公美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,说:“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。

175.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——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76.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生子当如孙仲谋。——辛弃疾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77.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,山河表里潼关路。望西都,意踌躇。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。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——张养浩《山坡羊·潼关怀古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78.梅花南北路,风雨湿征衣。出岭同谁出?归乡如此归!山河千古在,城郭一时非。饿死真吾志,梦中行采薇。——文天祥《南安军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79.喇叭,唢呐,曲儿小腔儿大。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仗你抬声价。——王磐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康熙字典

如【丑集下】【女部】 康熙筆画:6画,部外筆画:3画

《唐韻》人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人余切,?音鴽。《說文》从隨也。一曰若也,同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,如岱禮,如初,又然也。《易·離卦》突如其來如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雄家產不過十金,晏如也。

往也,至也。公如棠,如齊。見《左傳》。《劉伶·酒德頌》幕天席地,縱意所如。

月名。《爾雅·釋歲》二月爲如。

語助辭。《論語》恂恂如也。《孟子》驩虞如也,皥皥如也。

凉如。縣名。《前漢·郊祀志》上遂北巡朔方,還釋兵凉如。

肥如,古國名,在遼西郡。《應劭曰》肥子奔燕,燕封于此。

姓。如羅氏,攺爲如氏,見《統譜》。

本覺爲如,今覺爲來,見《道院集》。

眞如,有變易性相,如如常住不遷,?見《禪燈錄》。

?如,獸名。瞿如,鳥名。?見《山海經》。

通作而。《前漢·五行志》引左傳,星隕如雨。《註》如,而也,星隕而且雨。

《廣韻》人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如倨切,?音茹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忽容容其安之兮,超荒忽其焉如。苦衆人之難信兮,願離情而遠舉。《註》舉去聲。

《集韻》《類篇》?乃箇切,音那。亦若也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
如【卷十二】【女部】


从隨也。从女从口。人諸切〖注〗徐鍇曰:“女子从父之教,从夫之命,故从口。會意。”


说文解字注


(如)從隨也。從隨卽隨從也。隨從必以口。从女者、女子從人者也。幼從父兄。嫁從夫。夫死從子。故白虎通曰。女者、如也。引伸之、凡相似曰如。凡有所往曰如。皆從隨之引伸也。从女。从口。人諸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