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信字的解释
信

拼音 xìn shēn 注音ㄒ一ㄣˋ ㄕㄣ
部首亻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
五笔WYG 五行 统一码4FE1
笔顺ノ丨丶一一一丨フ一
名称撇、竖、点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

※ 信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信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xìn(ㄒ一ㄣˋ)

⒈  诚实,不欺骗:信用。信守。信物。信货。信誓旦旦。

⒉  不怀疑,认为可靠:信任。信托。信心。信念。

⒊  崇奉:信仰。信徒。

⒋  消息:信息。杳无音信。

⒌  函件:信件。信笺。信鸽。信访。

⒍  随便,放任:信手(随手)。信步(随意走动,散步)。信笔。信意。

⒎  同“芯2”。

⒏  姓。

其他字义

shēn(ㄕㄣ)

⒈  古同“伸”,舒展开。

⒉  古同“伸”,表白。

异体字

  • ?

汉英互译

believe、faith、fuse、letter、message、sign、true、trust、without plan

相关字词

造字法

会意:从亻、从言

English

trust, believe; letter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xìn

〈形〉

(1) (会意。从人,从言。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。本义:真心诚意)

(2) 同本义 [honest sincere]

信,诚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有诸已之谓信。——《孟子》

信,言合于意也。——《墨子经》

信者,诚也。专一不移也。——《白虎通·情性》

定身以行事谓之信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

期果言当谓之信。——《贾子道术》

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。——《礼记·经解》

信誓旦旦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氓》

反贼无信!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!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信而见疑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则是无信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

(3) 又如:信行(信用;守诺言);信人(讲守信用的人)

(4) 真实,不虚伪[true;sure]

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——《老子》

谓为信然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其事信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(5) 又如:信官(诚实不欺的官员);信赏(悬赏);信赏钱(悬赏金);信人(诚实的人)

词性变化

xìn

〈动〉

(1) 相信;信任 [believe;trust]

不我信兮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
且单于信女,使昫人死生。——《史记·苏武传》

不自信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亲之信之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
犹信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笑而不信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(2) 又如:信不及(不能相信;不敢相信);不信邪;信得过;信爱(信任喜爱);信纳(相信采纳);信不信由你;听其言而信其行

(3) 守信用 [keep one’s word;keep one’s credit]

已诺不信则兵弱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

小信未孚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
此四君者,皆明智而忠信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

信义著于四海。——晋· 陈寿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
信义安所见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虏帅失信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
(4) 住宿两夜[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]

有客宿宿,有客信信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有客》

子庚门于纯门,信于城下而还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

(5) 证实;应验 [verify]

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——《老子》

(6) 知晓 [know]

我父母皆仙人,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?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
早信此生终不遇,当年悔草《长杨赋》。——陆游《蝶恋花》

(7) 又如:信道(知道;料道)

xìn

〈名〉

(1) 信约;盟约[oath of alliance]

以继好结信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元年》

(2) 符契;凭证 [sign]

行而无信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(3) 又如:信笼(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);刻木为信

(4)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[messenger]

宜急追信改书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越绝粮,使 素忠为信,告粜于吴。——《越绝书》

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
(5) 又如:信使(使者)

(6) 通“讯”。音讯 [message;information]

不见眼中人,天长音信断。——李白《大堤曲》

(7) 又如:信耗(信息;消息);信炮(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);信音(音信;消息);通风报信;凶信;信鸽;信鸿;信鸟;信问(信息)

(8) 书信,信件(晚起义。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“书”字表示) [letter]

函使报信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
(9) 又如:信局(投递信件的机构);私信;挂号信;平信;死信;匿名信;信箱;信筒;信简(书信)

(10) 姓

xìn

〈副〉

(1) 放任;随便 [conveniently; at well;at random]

要不拿出纲纪来,信着他胡行乱做,就不成个人家。——《醒世姻缘传》

低眉信手续续弹,说尽心中无限事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
(2) 又如:信口胡沁(信口胡吣。不顾事实,随便乱说);信着(任着;任凭);信手拈来;信步

(3) 果真,的确 [certainly]

若妻信病,赐小豆四十斛,宽假限日。——《史记·华佗传》

烟涛微茫信难求。——唐·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
信知生难恶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车行》

信造化之尤物。——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
 

1.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。——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2.低眉信手续续弹,说尽心中无限事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3.沛公则置车骑,脱身独骑,与樊哙、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,从郦山下,道芷阳间行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,独自骑马脱身,让樊哙、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跟随,从郦山脚下,取道芷阳,从小路走。

4.(正旦云)止有个爹爹,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,至今杳无音信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5.吾今与汝无言矣。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,当哭相和也。吾平日不信有鬼,今则又望其真有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现在没有什么话对你说了。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,也会用哭声和你相应和。我平生不相信有鬼,现在又希望真能有。

6.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,把花枪挑了酒葫芦,将火炭盖了,取毡笠子戴上,拿了钥匙,出来,把草厅门拽上;出到大门首,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;带了钥匙,信步投东,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,迤逦背着北风而行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7.翼日进宰,宰见其小,怒诃成。成述其异,宰不信。试与他虫斗,虫尽靡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第二天,成名把蟋蟀献给县令,县令见蟋蟀身形短小,怒斥成名。成名讲述了蟋蟀的奇特本领,县令不相信。试着和其他蟋蟀斗,所有的蟋蟀都被打败。

8.闻之:一人飞升,仙及鸡犬。信夫!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听说:一个人升天,连他的鸡犬也成仙了。真是这样啊!”

9.总此十思,弘兹九德,简能而任之,择善而从之,则智者尽其谋,勇者竭其力,仁者播其惠,信者效其忠。——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,发扬光大《尚书》所讲的九种美德,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,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,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,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,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,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。

10.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诚实不欺却被怀疑,忠贞不贰却被毁谤,能没有怨恨吗?

11.楚怀王贪而信张仪,遂绝齐,使使如秦受地。张仪诈之曰:仪与王约六里,不闻六百里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楚怀王贪心而听信张仪,于是与齐国绝交,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答应割让的土地。张仪欺骗他说:“我和大王您约定的只是六里的地方,没有听说过六百里。”

12.怀王欲行,屈平曰:秦,虎狼之国,不可信。不如毋行。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:奈何绝秦欢?怀王卒行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怀王想要去,屈原说:“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,不可信任。不如不去。”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去,说:“为什么要断绝与秦国的友好关系呢?”怀王终于前往。

13.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,故内惑于郑袖,外欺于张仪,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、令尹子兰,兵挫地削,亡其六郡,身客死于秦,为天下笑。此不知人之祸也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,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,在外被张仪所欺骗,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、令尹子兰,军队遭到挫败,土地被削割,失去了汉中一带的六个郡,自己客死于秦国,被天下人所耻笑。这是不能知人善任所招致的祸患啊。

14.武骂律曰:汝为人臣子,不顾恩义,畔主背亲,为降虏于蛮夷,何以汝为见?且单于信汝,使决人死生,不平心持正,反欲斗两主,观祸败。若知我不降明,欲令两国相攻,匈奴之祸,从我始矣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武骂卫律说:“你本是汉朝臣子,不顾恩德道义,背叛主上,背弃双亲,在异族那里做俘虏,要见你干什么?况且单于信任你,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,你不平心处理,持守公正,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,从旁观看祸败。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,想要两国互相攻打,匈奴的灾难,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。”

15.终不得归汉,空自苦亡人之地,信义安所见乎?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您终究不能回国,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,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?

16.当此之时,齐有孟尝,赵有平原,楚有春申,魏有信陵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在这个时候,齐国有孟尝君,赵国有平原君,楚国有春申君,魏国有信陵君。

17.此四君者,皆明智而忠信,宽厚而爱人,尊贤而重士,约从离衡,兼韩、魏、燕、楚、齐、赵、宋、卫、中山之众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四位封君,都明理多智,忠诚守信,待人宽厚,爱护百姓,尊重贤能,敬重义士,他们相约为合纵,击破秦国的连衡策略,将韩、魏、燕、楚、齐、赵、宋、卫、中山各国联合起来。

18.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,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良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,可靠的大臣、精锐的士卒摆开锋利的兵器盘诘查问。

19.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反是不思,亦已焉哉!——《诗经·卫风》《氓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20.制芰荷以为衣兮,集芙蓉以为裳。不吾知其亦已兮,苟余情其信芳。——屈原《离骚(节选)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21.阿女含泪答:兰芝初还时,府吏见丁宁,结誓不别离。今日违情义,恐此事非奇。自可断来信,徐徐更谓之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22.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——王義之《兰亭集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一天,天气晴朗,空气清新,和风阵阵,温暖舒畅。抬头观览宇宙之广大,低首细察万物之众多,借以纵目观察,开畅胸怀,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,确实是令人愉快的啊。

23.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,硿硿焉。余固笑而不信也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庙里的僧人让小童拿着斧头,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块敲打,硿硿地发出声响。我本来就觉得很好笑,并不相信。

24.元方曰: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——《世说新语》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25.曾子曰: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(《学而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: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?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?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?”

26.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——《礼记》《大道之行也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在大道施行的时候,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。选拔推举品德高尚、有才干的人,讲求诚信,培养和睦气氛。

27.邻居见他不信,劈手把鸡夺了,掼在地下,一把拉了回来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28.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彝、越,外结孙权,内修政理;待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,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29.贾母笑的眼泪出来,只忍不住;琥珀在后捶着。贾母笑道: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!快别信他的话了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30.公曰: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对曰: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——《左传》《曹刿论战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庄公说:“祭祀用的牛羊、玉帛之类,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,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。”曹刿说:“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,神是不会保佑您的。”

31.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。忌不自信,而复问其妾曰:吾孰与徐公美?妾曰:徐公何能及君也?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城北的徐公,是齐国的美男子。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,就又问他的妾:“我同徐公比,谁美?”妾说:“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?”

32.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,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侍中郭攸之、费祎,尚书陈震,长史张裔,参军蒋琬,这些都是忠贞、坦直,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,诚愿陛下亲近他们,信任他们,则汉王室的兴盛,就时间不远了。

康熙字典

信【子集中】【人部】 康熙筆画:9画,部外筆画:7画

〔古文〕㐰䚱《唐韻》息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思晉切,?音訊。愨也,不疑也,不差爽也。《易·繫辭》人之所助者,信也。《左傳·僖七年》守命共時之謂信。

《爾雅·釋地》大蒙之人信。《註》地氣使然也。

《左傳·莊三年》一宿爲舍,再宿爲信。《詩·豳風》于女信處。

《周頌》有客信信。《註》四宿也。

符契曰信。《前漢·平帝紀》漢律,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。《註》兩行書繒帛,分持其一。出入關,合之乃得過。或用木爲之。《後漢·竇武傳》取棨信閉諸禁門。《註》棨,有衣戟也。

古人謂使者曰信。與訊通。《史記·韓世家》?軫說楚王,發信臣,多其車,重其幣。《司馬相如·諭巴蜀檄》故遣信,使曉諭百姓。

州名。唐置信州,卽今廣信府。

姓。信陵君無忌之後。

複姓。《何氏姓苑》有信都,信平二氏。

《集韻》《正韻》?升人切。與申同。《易·繫辭》往者,屈也。來者,信也。《詩·邶風》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。

同身。《周禮·春官》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。《註》信圭,刻人形伸也。躬圭,刻人形屈也。

叶斯鄰切,音新。《詩·小雅》庶民弗信。叶上親。◎按《正韻》云: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,嫌誤讀作新。今《敘傳》韓信音新,是信本有平、去兩音,其讀平者亦音,而非叶矣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
信【卷三】【言部】


誠也。从人从言。會意。㐰,古文从言省。訫,古文信。息晉切


说文解字注


(信)誠也。釋詁。誠、信也。从人言。序說會意曰信武是也。人言則無不信者。故从人言。息晉切。十二部。古多以爲屈伸之伸。


(㐰)古文信省也。


(訫)古文信。言必由衷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