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使
※ 使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使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使
⒈ 用:使用。使劲。使役。使力。使钱。
⒉ 派,差谴:使唤。使命。使女。
⒊ 让,令,叫:迫使。
⒋ 假若:假使。即使。
⒌ 奉命办事的人:使者。大使。公使。使馆。
异体字
- 駛



汉英互译
employ、envoy、if、probe、send、use
造字法
形声:从亻、吏声
English
cause, send on a mission, order; envoy, messenger, ambassador
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◎ 使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人,吏声。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。本义:命令)
(2) 同本义 [order]
使,伶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伶者,令也。
故君使其臣。——《礼记·表记》。注:“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。”
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
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(3) 又如:支使(命令人去做事)
(4) 派遣 [send;dispatch]
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。—— 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
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,厉兵,秣马矣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(5) 又如:差使(差遣;派遣);使转(打发去);使遣(差遣);使会(差遣,使唤)
(6) 致使;让;叫 [let;make;cause]
不以一己之利为利,而使天下受其利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,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,吾能之乎?——清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(7) 又如:一场大火,使他一贫如洗;虚心使人进步
(8) 运用;使用 [use;employ]
联闻,使功不如使过。——《旧唐书·李靖传》
造父巧于使马。——《韩诗外传》
尚贤使能。——《荀子·王制》
(9) 又如:使费(使用钱财);使低嘴(说坏话);使不着(用不着);使民(使用民力);使风(利用风力);使指(使用手指);使官(利用职权);使弊幸(用心计);使贤任能(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);使钱出土
(10) 使唤;役使;支使 [order about;work;use]
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民之外事,莫难于战,故轻法不可以使之。——《商君书·外内》
使之虽病也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况于使之者乎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。注:“役也。”
人皆得以隶使之,安能屈豪杰之流,扼腕墓道,发其志士之悲哉!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恣君之所使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(11) 又如:使伶(供使唤的人);使役(役使,驱使)
(12) 耍弄;玩弄 [play]。如:使棒;使酒(耍酒疯);使乖(耍小聪明);使坏(出坏主意;耍花招);使作(作弄;摆弄);使道儿(耍手段);使心用幸(用心机);使促狭(玩弄阴险手段);使法(玩弄手法);使乖弄巧(卖弄风骚;耍手腕;耍花招);使刁(玩弄欺诈手法)
(13) 出使 [serve as an envoy abroad]
唐雎使于 秦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臣舍人蔺相如可使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使北营,留北关外,为一卷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(14) 又如:使人(奉命出使的人)
(15) 放纵,任性 [indulge]
灌夫为人刚直,使酒。——《汉书·灌夫传》。注:“因酒而使气也。”
(16) 又如:使脾气;使心别气(发脾气);使性(使性气,使性儿。发脾气,任性)
(17) 可以,行 [can;may]。如:使的(可以)
(18) 主使 [instigate]
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,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。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词性变化
◎ 使
〈名〉
(1) 使者 [envoy;messenger]
时汉连伐 胡,数通使相窥视。——《汉书·苏武传》
梁使三反,孟尝君固辞不往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(2) 又如:专使;使曹(使者);使轺(使者所用的快车);使牙(节度使办公的衙门);使臣星(使者);使车(使者所乘之车);使传(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);使署(使馆);使客(使者);使官(使臣);使物(使者和货物)
(3) 使命 [mission]
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, 肃劝 权召 瑜还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(4) 佣人;奴仆[servant]
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(5) 又如:使下(仆从);使长(奴仆对家主的称呼);使婢(侍婢;婢女);使唤的(奴仆,仆婢);使人(仆人);使数(随从,供使唤的人);使头(仆人的头儿)
(6) 官名。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[official]。如:节度使;转运使
(7) 姓
◎ 使
<连>
(1) 假如;如果 [if]
向使三国各爱其地,齐人勿附于 秦。—— 清· 刘开《问说》
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,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,其进步未可量也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
(2) 又如:使无先生相助,岂有我之今日?使能发愤图强,必定前途无量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1.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。——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2.遂命酒,使快弹数曲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3.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——《荀子》《劝学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即使又晒干了,也不会再变直,这是因为火的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。
4.子路率尔而对曰: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夫子哂之。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:“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(中等)诸侯国,夹在(几个)大国的中间,有(别国)军队来攻打它,接下来(国内)又有饥荒;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,等到三年,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,而且知道义理。”孔子对他示以微笑。
5.求!尔何如?对曰: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“冉有,你怎么样?”(冉有)回答说:“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(的小国),如果让我去治理,等到三年,可以使人民富足。至于礼乐教化,(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,)要等待君子(来推行了)。”
6.曰:为肥甘不足于口与?轻暖不足于体与?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?声音不足听于耳与?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?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,而王岂为是哉?曰:否,吾不为是也。——《孟子》《齐桓晋文之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孟子)说:“是因为美味的食物不够吃?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?还是因为绚丽的颜色不够看?美妙的音乐不够听?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使唤?(这些)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您,难道您是为了这些吗?”(齐宣王)说:“不是的,我不是为了这些。”
7.今王发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,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,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,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,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。——《孟子》《齐桓晋文之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如果)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,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,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,做生意的都想(把货物)储存在您的市场上,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行走,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诉说。
8.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;然后驱而之善,故民之从之也轻。——《孟子》《齐桓晋文之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,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,下能养活妻子儿女;丰年能够温饱,荒年也不至于饿死。然后驱使他们向善,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。
9.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国危矣,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公从之。——《左传》《烛之武退秦师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佚之狐对郑文公说:“国家危险了,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,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。”郑文公同意了。
10.秦伯说,与郑人盟。使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之,乃还。——《左传》《烛之武退秦师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伯很高兴,与郑国签订了盟约。派遣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守郑国,就回国了。
11.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: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有之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:“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,让子婴做丞相,珍宝全都占有了。”
12.沛公已出,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刘邦出去后,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。
13.张良入谢,曰:沛公不胜杯杓,不能辞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,再拜献大王足下,玉斗一双,再拜奉大将军足下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张良进去道歉,说:“沛公不胜酒力,不能当面告辞。让我奉上白璧一双,拜两拜敬献给大王;玉斗一双,拜两拜进献给大将军。”
14.(正旦唱)【一煞】你道是天公不可期,人心不可怜,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。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?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。如今轮到你山阳县。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,使百姓有口难言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15.惠王用张仪之计,拔三川之地,西并巴、蜀,北收上郡,南取汉中,包九夷,制鄢、郢,东据成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国之从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。——李斯《谏逐客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,攻取了三川之地,向西兼并了巴、蜀两国,向北获得了上郡,向南取得了汉中,吞并了九夷之地,控制了楚国的鄢、郢之地,在东面占有了成皋这样的要隘,割取了大量肥沃的土地,于是拆散了六国结成的合纵,使他们向西臣服秦国,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16.昭王得范雎,废穰侯,逐华阳,强公室,杜私门,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。——李斯《谏逐客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昭王任用范雎,罢免穰侯,驱逐华阳君,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,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,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,使秦国成就帝王的基业。
17.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,疏士而不用,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。——李斯《谏逐客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假使这四位君王拒绝宾客而不接纳,疏远这些贤士而不加任用,这就会使国家得不到富强丰利之实,而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了。
18.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,却宾客以业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,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。——李斯《谏逐客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然而我们今天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,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,使天下才士都退缩着而不敢向西来,止步不入秦国,这正是所谓“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”啊。
19.吾至爱汝,即此爱汝一念,使吾勇于就死也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非常爱你,就是这爱你的心念,才使我勇于走向死亡。
20.汝忆否?四五年前某夕,吾尝语曰:与使吾先死也,无宁汝先吾而死。汝初闻言而怒,后经吾婉解,虽不谓吾言为是,而亦无词相答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你记得吗?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,我曾经说过:“与其让我先死,还不如你死在我前头呢。”你初听这话很生气,后来经过我婉言解释,虽然不认为我的话对,却也没话可说。
21.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,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,吾能之乎?抑汝能之乎?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那时我眼睁睁看你死,或者你眼睁睁看我死,我能这样吗?还是你能这样?
22.即可不死,而离散不相见,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,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?则较死为苦也,将奈之何?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即使可以不死,可是分离失散见不了面,白白地在两地使眼睛望穿、使骨头化为石头,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看见过破镜能够重圆?那可比死还要痛苦啊,对此又有什么办法呢?
23.依新已五岁,转眼成人,汝其善抚之,使之肖我。汝腹中之物,吾疑其女也,女必像汝,吾心甚慰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依新已经五岁,转眼成人,你要好好抚养他,使他像我。你肚里的小孩,我猜测是个女的,女孩必然像你,我心里十分安慰。
24.吾牺牲百死而不辞,而使汝担忧,的的非吾所忍。吾爱汝至,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牺牲一百次也不怕,但是使你担忧,的确不是我所忍心的。我非常爱你,所以为你设想的唯恐不够。
25.李小二道: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,那里收草料时,有些常例钱钞。往常不使钱时,不能够得这差使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26.林冲道:却不害我,倒与我好差使,正不知何意?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27.又一个道:张教头那厮,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,张教头越不肯应承,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。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。不想而今完备了!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28.此物故非西产;有华阴令欲媚上官,以一头进,试使斗而才,因责常供。令以责之里正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陕西本来不出产优秀的蟋蟀品种,有一个华阴县县令要讨好上司,进奉一头蟋蟀,试着让它斗却非常勇猛,于是朝廷责令当地以蟋蟀作为固定的贡奉项目。县令把进贡的差事派给里长。
29.上大嘉悦,诏赐抚臣名马衣缎。抚军不忘所自,无何,宰以卓异闻,宰悦,免成役。又嘱学使俾入邑庠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皇帝大为高兴,下诏赐给巡抚好马和锦缎。巡抚不忘恩赐的由来,没多久,县令也以才能优异而被上报,县令高兴,免除了成名的差役。又嘱咐主考官员让成名进入县学。
30.当其为里正、受扑责时,岂意其至此哉?天将以酬长厚者,遂使抚臣、令尹,并受促织恩荫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当他做里正、受杖击责罚时,哪里会想到后来有这种境遇呢?老天要用这个酬报老实忠厚的人,就连巡抚、县令也分享到蟋蟀的恩惠。
31.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;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;钉头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;瓦缝参差,多于周身之帛缕;直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;管弦呕哑,多于市人之言语。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秦始皇的聚敛,)使阿房宫里支撑大梁的柱子,比在田里耕种的农夫还要多;架梁的椽子,比织机旁的做工的女子还要多;钉头个个凸起,比谷仓里的谷粒还要多;瓦缝参差,比(人)全身衣服上的丝线还要多;直的栏杆,横的门槛,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;管弦之声嘈杂,比闹市里人们的言语还要多。
32.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使得天下人不敢口上言语而只敢心中含怒。独夫秦始皇的心,也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。
33.嗟乎!使六国各爱其人,则足以拒秦;使秦复爱六国之人,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,谁得而族灭也?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唉!假使六国能够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,那么足以抵抗秦国;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,那么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,谁能够消灭它呢?
34.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,而后人为他们悲哀;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,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了。
35.向使三国各爱其地,齐人勿附于秦,刺客不行,良将犹在,则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,当与秦相较,或未易量。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如果当初韩、魏、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,齐人不亲附秦国,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,赵国的良将还活着,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,应当能够与秦国相较量,或许还不易估量。
36.悲夫!有如此之势,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,日削月割,以趋于亡。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!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可悲啊!有这样的形势,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,天天削弱,月月割地,而走向灭亡。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(敌人)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!
37.客得之,以说吴王。越有难,吴王使之将。冬,与越人水战,大败越人,裂地而封之。——《庄子》《五石之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个客人得到药方,便去取悦吴王。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,吴王就派他领兵,冬天和越人水战,大败越人,于是割地封赏他。
38.若使天下兼相爱,爱人若爱其身,犹有不孝者乎?视父兄与君若其身,恶施不孝?犹有不慈者乎?视弟子与臣若其身,恶施不慈?故不孝不慈亡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,爱别人就像爱自己,还会有不孝的人吗?看待父亲、兄长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,怎么会有不孝?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?看待子女、弟弟、臣下就像看待自身,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。
39.若使天下兼相爱,国与国不相攻,家与家不相乱,盗贼无有,君臣父子皆能孝慈,若此则天下治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假使天下之人相亲相爱,封国与封国之间不互相攻伐,封地与封地之间不互相侵扰,偷盗抢劫没有了,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,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。
40.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——李白君《将进酒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41.十年生死两茫茫。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——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42.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,屈平属草稿未定,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,屈平不与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,屈原撰写草稿尚未定稿,上官大夫见了想强取为己有,屈原不同意。
43.因谗之曰:王使屈平为令,众莫不知。每一令出,平伐其功,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上官大夫就向怀王谗毁屈原说:“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,大家没有不知道的。每一项法令发出,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,说‘除了我,没有谁能做’。”
44.楚怀王贪而信张仪,遂绝齐,使使如秦受地。张仪诈之曰:仪与王约六里,不闻六百里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楚怀王贪心而听信张仪,于是与齐国绝交,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答应割让的土地。张仪欺骗他说:“我和大王您约定的只是六里的地方,没有听说过六百里。”
45.楚使怒去,归告怀王。怀王怒,大兴师伐秦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,回去报告怀王。怀王大怒,大规模出动军队讨伐秦国。
46.是时屈平既疏,不复在位,使于齐,顾反,谏怀王曰:何不杀张仪?怀王悔,追张仪,不及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时屈原已被疏远,不再在原来的职位上,出使到齐国,回来后,劝谏怀王说:“为什么不杀张仪?”怀王很后悔,派人追张仪,没追上。
47.令尹子兰闻之,大怒,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,顷襄王怒而迁之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,非常愤怒,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,顷襄王发怒,就放逐了屈原。
48.时汉连伐胡,数通使相窥观。匈奴留汉使郭吉、路充国等,前后十余辈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,屡次互派使者窥探观察对方的情况。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、路充国等,先后十几批人。
49.匈奴使来,汉亦留之以相当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匈奴使者来汉朝,汉朝也同样扣留他们以相抵。
50.天汉元年,且鞮侯单于初立,恐汉袭之,乃曰:汉天子我丈人行也。尽归汉使路充国等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天汉元年,且辊侯单于刚刚被立为单于,害怕汉朝攻击,就说:“汉天子是我的长辈。”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。
51.武帝嘉其义,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,因厚赂单于,答其善意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,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,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,并赠送单于丰厚的礼物,回报他的好意。
52.方欲发使送武等,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匈奴正要派遣使者送苏武等人返回汉朝,适逢匈奴国内的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。
53.单于使卫律治其事,张胜闻之,恐前语发,以状语武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单于让卫律审理这个案件,张胜听说后,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,把情况告诉了苏武。
54.虞常果引张胜。单于怒,召诸贵人议,欲杀汉使者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虞常果然牵扯出了张胜。单于大怒,召集贵族大臣们商议,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。
55.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。武谓惠等:屈节辱命,虽生,何面目以归汉!引佩刀自刺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听取供词。苏武对常惠等人说:“污损了节操,辜负了使命,即使活着,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!”苏武拔出佩刀来自杀。
56.武益愈,单于使使晓武,会论虞常,欲因此时降武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武渐渐痊愈,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,会同判定虞常的罪,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。
57.剑斩虞常已,律曰: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,当死。单于募降者赦罪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用剑斩杀虞常后,卫律说:“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的亲近之臣,判处死罪。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。”
58.武骂律曰:汝为人臣子,不顾恩义,畔主背亲,为降虏于蛮夷,何以汝为见?且单于信汝,使决人死生,不平心持正,反欲斗两主,观祸败。若知我不降明,欲令两国相攻,匈奴之祸,从我始矣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武骂卫律说:“你本是汉朝臣子,不顾恩德道义,背叛主上,背弃双亲,在异族那里做俘虏,要见你干什么?况且单于信任你,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,你不平心处理,持守公正,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,从旁观看祸败。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,想要两国互相攻打,匈奴的灾难,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。”
59.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,使牧羝,羝乳乃得归。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把他转移到北海边上荒无人烟的区域,让他放公羊,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来。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,分别囚禁到其他地方。
60.初,武与李陵俱为侍中。武使匈奴,明年,陵降,不敢求武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当初,苏武与李陵都做皇帝的侍从。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,李陵投降了,不敢访求苏武。
61.久之,单于使陵至海上,为武置酒设乐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过了很久,单于派李陵到北海,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,安排歌舞。
62.因谓武曰: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,故使陵来说足下,虚心欲相待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李陵趁机对苏武说:“单于听说我和您一向关系很好,所以派我来劝说您,单于对您一心向往,想以礼相待。
63.孺卿从祠河东后土,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,推堕驸马河中溺死,宦骑亡,诏使孺卿逐捕,不得,惶恐饮药而死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您的弟弟苏贤跟随皇帝去祭祀河东后土,一个骑马的宦官和黄门驸马抢着上船,把驸马推入河中淹死,宦官骑马逃跑了,皇帝下诏派苏贤去追捕,没有抓到,他因害怕而喝毒药自杀了。
64.后汉使复至匈奴,常惠请其守者与俱,得夜见汉使,具自陈道。教使者谓单于,言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,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中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后来汉朝使者又到匈奴,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拜见,得以夜里见到汉朝使者,自己详细地陈说这几年的情况。他让使者对单于说,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时,射下一只雁,脚上系着一封用缣帛写的信,说苏武等人在某大泽中。
65.使者大喜,如惠语以让单于。单于视左右而惊,谢汉使曰:武等实在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使者大喜,按常惠的话去责备单于。单于环顾左右,大惊,对汉朝使者道歉说:“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。”
66.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,却匈奴七百余里;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,士不敢弯弓而报怨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,守卫边疆,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;匈奴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,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。
67.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量量长短,比比大小,比较权势,衡量实力,则不可同日而语了。
68.及尔偕老,老使我怨。淇则有岸,隰则有泮。——《诗经·卫风》《氓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69.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!妾不堪驱使,徒留无所施,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70.受母钱帛多,不堪母驱使。今日还家去,念母劳家里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71.还部白府君:下官奉使命,言谈大有缘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72.举手拍马鞍,嗟叹使心伤: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果不如先愿,又非君所详。我有亲父母,逼迫兼弟兄,以我应他人,君还何所望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73.又闻子规啼夜月,愁空山。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使人听此凋朱颜!——李白《蜀道难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74.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——杜甫《蜀相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75.余稍为修葺,使不上漏。前辟四窗,垣墙周庭,以当南日,日影反照,室始洞然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稍稍修理了一下,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。阁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,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,用(北墙)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(使其反照室内)。日光反照,室内才明亮起来。
76.其后六年,吾妻死,室坏不修。其后二年,余久卧病无聊,乃使人复葺南阁子,其制稍异于前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以后六年,我的妻子去世,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。又过了两年,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,感到无聊,就让人再次修葺南阁子,形制跟过去稍有不同。
77.有问之,对曰: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,能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焉尔。——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,他回答说:“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茂盛啊,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,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。
78.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,硿硿焉。余固笑而不信也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庙里的僧人让小童拿着斧头,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块敲打,硿硿地发出声响。我本来就觉得很好笑,并不相信。
79.国人道之,闻之于宋君。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,丁氏对曰:得一人之使,非得一人于井中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《穿井得一人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,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。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,丁家回答:“(家里打了井,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)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,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。”
80.晓之者曰:日月星宿,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,只使坠,亦不能有所中伤。——《列子》《杞人忧天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开导他的人说:“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,即使掉下来,也不会有什么伤害。”
81.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——崔颢《黄鹤楼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82.居无何,上至,又不得入。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:吾欲入劳军。亚夫乃传言开壁门。——司马迁《周亚夫军细柳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过了不久,文帝驾到,也无法进入军营。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:“我要入营慰劳军队。”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。
83.天子为动,改容式车。使人称谢:皇帝敬劳将军。成礼而去。——司马迁《周亚夫军细柳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文帝被他感动,表情变得严肃庄重,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,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:“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。”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。
84.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。——《礼记》《大道之行也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因此人们不单敬爱、奉养自己的父母,不单疼爱、抚育自己的子女,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,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,幼童能顺利地成长,使老而无妻的人、老而无夫的人、幼年丧父的孩子、老而无子的人、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。男子要有职业,女子要及时婚配。
85.夫子式而听之,使子贡问之曰:子之哭也,一似重有忧者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86.翩翩两骑来是谁?黄衣使者白衫儿。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。——白居易《卖炭翁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87.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半匹红纱一丈绫,系向牛头充炭直。——白居易《卖炭翁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88.杨志道:你也没分晓了,如何使得!这里下冈子去,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。甚么去处,敢在此歇凉!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89.那七人道:我等弟兄七人,是濠州人,贩枣子上东京去,路途打从这里经过。听得多人说,这里黄泥冈上如常有贼打劫客商。我等一面走,一头自说道:我七个只有些枣子,别无甚财赋,只顾过冈子来。上得冈子,当不过这热,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,待晚凉了行。只听得有人上冈子来,我们只怕是歹人,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90.玄德闻言,避席拱手谢曰:先生之言,顿开茅塞,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。但荆州刘表、益州刘璋,皆汉室宗亲,备安忍夺之?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91.刘姥姥拿起箸来,只觉不听使,又道:这里的鸡儿也俊,下的这蛋也小巧,怪俊的。我且得一个儿!众人方住了笑,听见这话,又笑起来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92.贾母又说: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,又不请客摆大筵席!都是凤丫头支使的!还不换了呢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93.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,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?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,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?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,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。——《孟子》《鱼我所欲也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,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,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?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,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,哪一桩不可以干呢?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,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;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,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。
94.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: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其许寡人!——《战国策》《唐雎不辱使命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:“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,安陵君就答应我吧!”
95.秦王不说。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唐雎不辱使命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王不高兴。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。
96.扶苏以数谏故,上使外将兵。今或闻无罪,二世杀之。百姓多闻其贤,未知其死也。——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,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。最近传闻说,并不为什么罪名,二世就将他杀害。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,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。
97.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,或尽忠心做善事的,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,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,切不应私心偏袒,使宫廷和丞相府行法不同。
98.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,事情无论大小,都要征询他的意见,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,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。
康熙字典
使【子集中】【人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6画
〔古文〕
《唐韻》疏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爽士切《正韻》師止切,
音史。令也,役也。《豳風》序:說以使民。《禮·曲禮》六十曰耆指使。《註》指事使人也。《管子·樞言篇》天以時使,地以材使,人以德使,鬼神以祥使,禽獸以力使。
又《集韻》疏吏切《正韻》式至切,
音
。遣人聘問曰使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發一乗之使,下咫尺之書。
又《鬼谷子抵巇篇》聖人者,天地之使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四時者,天之吏也。日月者,天之使也。
又《諡法》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。本作
。《六書統》从人从事。令人治事也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使【卷八】【人部】
伶也。从人吏聲。疏士切〖注〗
、
,古文。
说文解字注
(使)令也。大徐令作伶。誤。令者、發號也。釋詁。使、從也。其引伸之義也。按許書無駛駛字。左傳。吏走問諸朝。本作使走問諸朝。古注。使、速疾之意也。又鬯部
、烈也。讀若迅。葢此二字卽今之駛?字乎。水部沑、水吏也。吏同使。謂水疾。从人。吏聲。疏士切。一部。
- 使的词语 组词
- 使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