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◎ 涕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水,弟声。先秦时期,“涕”指眼泪,后来出现了“泪”,两字就同义并用了。本义:眼泪)
(2) 同本义 [tears]
涕,泣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。转写之误也。 毛传皆云:“自目出曰涕。”
悲愁垂涕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涕流离而从横。——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
涕零如雨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临表涕零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汪然出涕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涕泪满衣裳。——唐· 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
德威流涕。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(3) 又如:涕泗(眼泪和鼻涕);痛哭流涕
(4) 鼻涕 [snivel]
目泪下落,鼻涕长一尺。——王褒《僮约》
攀柏悲号,涕泪著树,树皆枯。——《晋书·王褒传》
(5) 又如:涕唾(鼻涕和唾液);涕泪(鼻涕和眼泪。亦专指眼泪)
(6) 痰 [phlegm]
肺中寒,吐浊涕。——《金匮要略》
词性变化
◎ 涕
〈动〉
(1) 流泪;哭泣 [shed tears]
涕,涕流貌。——《说文》
不敢唾涕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
父母唾涕不见。
因笑王、 谢诸人,登高怀远,也学英雄涕。—— 陈高《念奴娇》
(2) 又如:涕欷(流泪叹息);涕淫淫(泪流不止的样子);涕洟(涕泪俱下;哭泣);涕血(泣血);涕泗滂沱(沲)(涕泪如雨);涕涟(泪流不断的样子)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1.儿惧,啼告母。母闻之,面色灰死,大骂曰:业根,死期至矣!而翁归,自与汝覆算耳!儿涕而出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孩子害怕,哭着告诉他母亲。母亲听了,面如死灰,大骂说:“惹祸的东西,你的死期到了!你爹回来,自然会跟你算账的!”孩子哭着跑了出去。
2.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——杜甫《登岳阳楼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3.适长沙,观屈原所自沉渊,未尝不垂涕,想见其为人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到长沙,看到屈原自沉的地方,未尝不流下眼泪,推想他的为人。
4.乘彼垝垣,以望复关。不见复关,泣涕涟涟。既见复关,载笑载言。——《诗经·卫风》《氓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5.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——屈原《离骚(节选)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6.出门登车去,涕落百余行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7.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!——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8.臣不胜受恩感激。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受恩、感激不尽。如今正当离朝远征,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,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。
康熙字典
涕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画:11画,部外筆画:7画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土禮切,
音體。《說文》泣也。《玉篇》目汁出曰涕。《詩·邶風》泣涕如雨。
又竹名。《東方朔·神異經》南方荒中有涕竹。
又兆卦之名。《史記·宋世家》乃命卜筮曰涕。《索隱》涕音亦,尚書作驛。孔安國曰:氣絡繹連續。
又《集韻》待禮切,音弟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
他計切,音替。義
同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涕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泣也。从水弟聲。他禮切
说文解字注
(涕)泣也。按泣也二字、當作目液也三字。轉寫之誤也。毛傳皆云。自目出曰涕。篇、韵皆云。目汁。泣非其義。从水。弟聲。他禮切。十五部。
- 涕的词语 组词
- 涕的成语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