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徒字的解释
徒

拼音 注音ㄊㄨˊ
部首彳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
五笔TFHY 五行 统一码5F92
笔顺ノノ丨一丨一丨一ノ丶
名称撇、撇、竖、横、竖、横、竖、横、撇、捺

※ 徒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徒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tú(ㄊㄨˊ)

⒈  步行:徒步。徒涉。

⒉  空:徒手。

⒊  白白地:徒然。徒劳无益。

⒋  只;仅仅:家徒四壁。

⒌  从事学习的人:徒弟。徒工。学徒。师徒。

⒍  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:信徒。教徒。党徒。

⒎  人(多指坏人):匪徒。暴徒。赌徒。叛徒。

⒏  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:徒刑。

异体字
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
汉英互译

apprentice、empty、follower、in vain、merely、on foot、person、sentence

相关字词

造字法

形声:从彳(chuò)、土声

English

disciple, follower; go on foot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辵( chuò),土声。本义:步行) 同本义 [go on foot;walk]

徒,步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我徒我御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黍苗》

君子耆老不徒行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

徒递来告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
无徒骥于锱坛之宫。——《庄子·徐无鬼》

败其徒兵于洧上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元年》

以吾从大夫之后,不可徒行也。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
贲其趾,舍车而徒。——《易·贲》

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。—— 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
(2) 又如:徒徙(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);徒跣(赤足步行);徒践(赤足步行);徒杠(供徒步行走的小桥);徒负(徒步负荷);徒行(步行;无事闲行)

词性变化

〈名〉

(1) 步兵,兵卒(周代盛行车战,车上的兵称“甲士”,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“徒”) [soldier]

帅徒以往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

(2) 又如:徒骥(步兵与骑兵);徒兵,徒卒(步兵);徒士(步兵。没有兵器、铠甲装备的战士);徒甲(徒卒和甲士);徒卫(卫兵);徒侯(徒卒侯吏);徒师(步卒,步军)

(3) 徒党,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[clique]

原屏咎之徒也。——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
岂为我徒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

圣人之徒也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
外之有徒,祸乃始牙。——《管子·版法》

郯子之徒。—— 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
佞誉诬谀之徒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
得志之徒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与其徒置酒酣歌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(4) 又如:党徒;僧徒;教徒;徒属(随从人员);徒侣(徒伴,朋辈;同伴)

(5) 服徭役的人 [slave]

迁徙之徒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

(6) 又如:徒御(拉车和驾车的人);徒役(服劳役的人);徒奴(服劳役的罪犯和奴隶);徒夫(服劳役的罪人);徒士(服役的人);徒隶(服劳役的犯人);徒孥(泛指罪犯,犯人)

(7) 门徒,弟子 [pupil]

仲尼之徒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传诸其徒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》

(8) 又如:徒侣(门徒;学生);徒友(门徒和朋友);徒羽(门徒;党羽);徒党(门徒;党羽);徒属(门徒;部属);门徒

(9) 地位低的人 [person]。多指坏人。如:奸徒(奸险的人);无耻之徒;匪徒

(10) 奴仆 [housemaid]

时望甚崇,家徒甚殷。——白行简《李娃传》

(11) 徒刑,古代刑法名。即拘禁使服劳役 [imprisonment]。如:徒罪(徒刑之罪);徒系(囚犯);徒流(徒刑与流刑)

(12) 众,很多的人 [crowd]。如:徒舆(众人);徒众(属下群众;门徒,弟子);徒附(依附于豪门、权势人家的人众);徒庶(民众)

(13) 姓

〈副〉

(1) 独,仅仅 [only]

徒以喏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徒以吾两人在。

徒慕君之高义。

徒见操书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(2) 又如:不徒无益,反而有害;徒有其表

(3) 徒然,枉然 [in vain]

徒留无所施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老大徒伤悲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

徒见欺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列传》

徒糜弹药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(4) 又如:徒苦(徒然受苦;白吃苦);徒恨(徒然抱恨);徒食(空坐以食而无所事事);徒善(空有善心);徒尔;徒说(白说;空说);徒语(徒言,白说);徒处(无所为);徒设(虚设)

〈形〉

(1) 光,裸 [bare]。如:徒裼(赤足露体);徒倮(光身);徒首(空首。身无甲胄)

(2) 空 [empty]。如:徒手(空手);徒话(空话);徒法(空有法制)

(3) 单纯 [simple]。如:徒奏(单纯的器乐合奏);徒马(备用而不施鞍辔的马)
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
 

1.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郯子这些人,他们的才德比不上孔子。孔子说:“三个人一起走,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。”

2.孟子对曰: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,是以后世无传焉,臣未之闻也。无以,则王乎?——《孟子》《齐桓晋文之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孟子回答说:“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、晋文公的事的人,因此后世没有流传,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。如果一定要说一说,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!”

3.即可不死,而离散不相见,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,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?则较死为苦也,将奈之何?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即使可以不死,可是分离失散见不了面,白白地在两地使眼睛望穿、使骨头化为石头,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看见过破镜能够重圆?那可比死还要痛苦啊,对此又有什么办法呢?

4.屈原者,名平,楚之同姓也。为楚怀王左徒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屈原,名平,是楚王的同族。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。

5.屈原既死之后,楚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之徒者,皆好辞而以赋见称;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,终莫敢直谏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屈原死后,楚国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这一班人,都爱好文学,而以善于作赋被称赞;但他们都继承屈原文辞委婉得体的一面,始终不敢像屈原那样直言进谏。

6.于是六国之士,有甯越、徐尚、苏秦、杜赫之属为之谋,齐明、周最、陈轸、召滑、楼缓、翟景、苏厉、乐毅之徒通其意,吴起、孙膑、带佗、倪良、王廖、田忌、廉颇、赵奢之伦制其兵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六国的士人,有宙越、徐尚、苏秦、杜赫这些人为他们谋划,齐明、周最、陈轸、召滑、楼缓、翟景、苏厉、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图,吴起、孙膑、带佗、倪良、王廖、田忌、廉颇、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。

7.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,氓隶之人,而迁徙之徒也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瓮做窗户、用草绳系门扇的穷人,是地位低贱的百姓,而且是被征发去守边的戍卒。

8.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!妾不堪驱使,徒留无所施,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9.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。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。——孟浩然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10.唐雎曰: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?秦王曰: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尔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唐雎不辱使命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唐雎说:“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?”秦王说:“平民发怒,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,用头撞地罢了。”

11.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:先生坐!何至于此!寡人谕矣:夫韩、魏灭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唐雎不辱使命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王神色沮丧,长跪着向唐雎道歉:“先生请坐!怎么会到这种地步!我明白了:韩国、魏国灭亡,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,只是因为有先生啊。”

12.小住京华,早又是中秋佳节。为篱下黄花开遍,秋容如拭。四面歌残终破楚,八年风味徒思浙。苦将侬强派作蛾眉,殊未屑!——秋谨《满江红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3.召令徒属曰:公等遇雨,皆已失期,失期当斩。藉第令毋斩,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——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,宣布号令,说:“各位(在这里)遇到大雨,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。过期就要杀头。就算侥幸不杀头,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。

14.徒属皆曰:敬受命。乃诈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从民欲也。——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众戍卒齐声应道:“一定听从您的号令。”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,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。

康熙字典

徒【寅集下】【彳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7画

〔古文〕?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?同都切,音塗。《說文》本作?。步行也。《易·賁卦》舍車而徒。

步卒也。《詩·魯頌》公徒三萬。

《爾雅·釋訓》徒輦者也。《疏》會同田獵,人挽輦以徒行也。《詩·小雅》徒御不驚。

《玉篇》衆也。《書·仲虺之誥》實繁有徒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人至察,則無徒。

《廣韻》空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暴虎,徒搏也。《註》空手執也。

《廣雅》徒,袒也。《史記·張儀傳》秦人捐甲,徒裼以趨敵。

《正韻》但也。《孟子》徒善不足以爲政。

《廣韻》黨也。《張衡·思?賦》朋精粹而爲徒。

弟子曰徒。《論語》非吾徒也。《後漢·鄭康成傳》扶風馬融,門徒四百餘人。

《廣韻》徒隷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冢宰胥十有二人,徒百有二十人。《疏》胥有才智爲什長,徒給使役,故一胥十徒。

司徒,官名。《書·舜典》汝作司徒。《周禮·地官·司徒疏》司徒,主衆徒也。

丹徒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會稽郡有丹徒縣。《註》卽春秋云朱方也。《地志》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,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,以敗其勢,因名丹徒。

罪名。《唐書·?法志》用?有五,其三曰徒。徒者,奴也。蓋奴辱之,量其罪之輕重,有年數而捨。

申徒,登徒,司徒,?複姓。《風俗通》申屠氏,隨音改爲申徒氏,夏有申徒狄。《宋玉·好色賦序》大夫登徒子,侍於楚王。《註》登徒,姓也。《姓譜》舜嘗爲堯司徒,支孫氏焉。

叶唐何切,音駝。《道藏歌》運役自然氣,於是息三徒。一暢萬劫感,慶賀西王那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
?【卷二】【辵部】


步行也。从辵土聲。同都切


说文解字注


?)步行也。賁初九。舍車而徒。引伸爲徒搏、徒涉、徒歌、徒擊?。从辵。土聲。同都切。五部。?隷變作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