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相字的解释
相

拼音 xiāng xiàng 注音ㄒ一ㄤ ㄒ一ㄤˋ
部首目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
五笔SHG 五行 统一码76F8
笔顺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
名称横、竖、撇、点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

※ 相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相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xiāng(ㄒ一ㄤ)

⒈  交互,行为动作由双方来:互相。相等。相同。相识。相传(chuán )。相符。相继。相间(jiàn )。相形见绌。相得益彰(两者互相配合,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)。

⒉  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:相信。相烦。相问。

⒊  亲自看(是否中意):相亲。相中(zhòng)。

⒋  姓。

其他字义

xiàng(ㄒ一ㄤˋ)

⒈  容貌,样子:相貌。照相。凶相。可怜相。

⒉  物体的外观:月相。金相。

⒊  察看,判断:相面。相术(指观察相貌,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)。

⒋  辅助,亦指辅佐的人,古代特指最高的官:辅相。宰相。首相。

⒌  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

⒍  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
⒎  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、化学状态:相态。水蒸气、水、冰是三个相。

⒏  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,在某一时刻(或某一位置)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,这种数值称“相位”。亦称“相角”。

⒐  姓。

异体字

  • ?

汉英互译

each other、mutually、appearance、looks、look at and appraise、photograph、posture

造字法

会意:从目、从木

English

mutual, reciprocal, each other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xiāng

〈副〉

(1) 交互;互相 [mutually;each other]

故曰教学相长也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

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——《老子·小国寡民》

生当复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——汉· 苏武《留别妻》

当国者相见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<指南录> 后序》

与北骑相出没。

袁人相聚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父子相保。——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

鸡犬相闻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
更相庆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
里人相庆

青山相对。——唐· 李白《望天门山》

水石相搏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
两相思,两不知。——南朝宋· 鲍照《代春日行》

(2) 又如:相叙契阔(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);相思锦色(红豆又称相思豆。即红豆色)

(3) 共同[together;jointly]

鲁孟孙、 叔孙、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

(4) 又如:上下相安

(5) 递相;先后 [successively;one after another]

死者相藉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相传以为雁荡。—— 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络绎相属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(6) 又如:父子相传;相寻(连续;不断);相及(犹相继)

(7)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[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]

(8) 表自称

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(9) 表对称

吾已失恩义,会不相从许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亲友如相问。——唐· 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
(10) 表他称

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杂然相许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相委而去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
莫相知。(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。)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
则噪而相逐。(相逐,追逐他。相,特指代词,单指毛一鹭。)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(11) 又如:相唤(招呼);相牵(牵来;捆绑);相招(招来;引来)

词性变化

xiāng

〈动〉

(1) 相差 [differ]

三王五霸,其所道不过爵禄,而功相万者,其所道明也。——《商君书·错法》

(2) 又如:相万(相差万倍。极言相差之大);相绝(相差极大);相远(相异;差距大)

(3) 亲自观看 [see for oneself]。如:相媳妇(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);相机(察看当时情况,寻找有利时机)

(4) 另见 xiàng

基本词义

xiàng

〈动〉

(1) (会意。从目,从木。本义:察看;仔细看)

(2) 同本义 [look at;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]

相,省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相,视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
相时憸民。——《书·盘庚上》

惟太保先周公相宅。——《书·召诰》

善相丘陵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
相鼠有皮,人而无仪。——《诗·鄘风·相鼠》

伯乐学相马,顾玩所见,无非马者。——《论衡·订鬼》

不敢复相士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
胜相士多。

颠倒相来,到底只是一个盖儿。——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
(3) 又如:相尸(验尸);相女配夫(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);相脚头(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)

(4) 看相 [physiognomize]

臣少好相人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(5) 又如:相法(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);相禄(谓享有福禄的面相)

(6) 辅佐,扶助 [assist]

有相之道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
相夫子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
季文子相三君。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

伊尹相汤伐 桀。——《汤誓》

吾观晋公子之从者,皆足以相国。——《晋公子重耳出亡》

使相之。——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
无物以相之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》

(7) 又如:相天(助成自然之道);相王(辅佐帝王;谓宰相而封王者);相吏(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);相者(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)

(8) 教导 [teach]

问谁相礼,则华元…。——《国语》

(9) 治,治理 [administer]

相我受民。——《书·立政》

(10) 选择 [choose]

良禽相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(11) 又如:相攸(择婚的别称);相宅(择地定居;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)

(12) 作某国或某人的相;使作相[be minister]

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(13) 像 [like]

几树青松常带雨,浑然相个人家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词性变化

xiàng

〈名〉

(1) 人的外貌,相貌 [looks;appearance]

岂吾相不当侯邪?——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

儿已薄禄相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非人臣之相也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内观不识因无相,外合明知作有形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(2) 又如:长相(相貌);形相(外貌;外表);相表(相貌;体形);相品(仪表,人品)

(3) 照片 [photo, photograph]。如:照个相

(4) 官名 [the prime minister]

(5) 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。后专指宰相

赵歇为王, 陈馀为将, 张耳为相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况于将相乎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
托名汉相。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
有将相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
(6) 又如:相辅(宰相);将相和;贤相;良相;奸相;权相;相王(宰相又封王者);相臣(宰相。亦泛指大臣);相父(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);相邦(相国)

(7) 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,相当于郡太守

永和初,出为 河间相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
(8) 某些国家(如日本)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如:首相;大藏相

(9) 相位 [phase]。如:两相流;有机相;水相;液相;相律;月相

(10) 赞礼者,主持礼节仪式的人[master of ceremonies]

宗庙之事,如会同, 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
(11) 古代的一种乐器 [ xiang —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]

后乱以武,治乱以相。——《礼记》

(12) 农历七月的别名 [the seventh month]

七月为相,八月为壮。——《尔雅》

(13) 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[physiognomy]。如:相工;体相;手相;星相

(14) 古地名 [Xiang town]。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

(15) 引盲人行走的人 [blind guide]

固相师之道也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
焉用彼相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
(16) 如:相步;相道(向导,引导;观察、选择道路)

(17) 另见 xiāng
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
 

1.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。——曹操《短歌行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2.移船相近邀相见,添酒回灯重开宴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3.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4.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——李清照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5.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,不以拜别人为师为耻。

6.问之,则曰:彼与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问他们为什么,就说:“他和他年龄差不多,道德学问也差不多,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,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觉得近乎谄媚。”

7.西望夏口,东望武昌,山川相缪,郁乎苍苍,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向西望是夏口,向东望是武昌,山水环绕,一片苍翠,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?

8.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,侣鱼虾而友麋鹿,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,以鱼虾为伴,与麋鹿为友,驾着一叶孤舟,举杯互相劝酒。

9.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,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。

10.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——秦观《鹊桥仙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11.赤!尔何如?对曰:非曰能之,愿学焉。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“公西华,你怎么样?”(公西华)回答说:“不敢说我能胜任,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。祭祀祖先的事,或者诸侯朝见天子,我愿意穿着礼服,戴着礼帽,做一个小司仪。”

12.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刘邦驻军霸上,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。

13.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: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有之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:“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,让子婴做丞相,珍宝全都占有了。”

14.当是时,项王军在鸿门下,沛公军在霸上,相去四十里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时候,项王的军队驻扎在鸿门,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,相距四十里。

15.汝忆否?四五年前某夕,吾尝语曰:与使吾先死也,无宁汝先吾而死。汝初闻言而怒,后经吾婉解,虽不谓吾言为是,而亦无词相答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你记得吗?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,我曾经说过:“与其让我先死,还不如你死在我前头呢。”你初听这话很生气,后来经过我婉言解释,虽然不认为我的话对,却也没话可说。

16.前十余日回家,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,及与汝相对,又不能启口,且以汝之有身也,更恐不胜悲,故惟日日呼酒买醉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十几天前回家,就想趁便把此行的事告诉你,可等到与你相对,又不能开口,并且因你已怀了身孕,更怕你受不了悲伤,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买醉。

17.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,第以今日事势观之,天灾可以死,盗贼可以死,瓜分之日可以死,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,吾辈处今日之中国,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确实愿意和你死在一起,只是从今天的形势看,天灾可以使人死,盗贼可以使人死,国家被瓜分的那天可以使人死,奸官污吏压迫百姓可以使人死,我们处在今天的中国,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使人死掉。

18.即可不死,而离散不相见,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,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?则较死为苦也,将奈之何?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即使可以不死,可是分离失散见不了面,白白地在两地使眼睛望穿、使骨头化为石头,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看见过破镜能够重圆?那可比死还要痛苦啊,对此又有什么办法呢?

19.吾今与汝无言矣。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,当哭相和也。吾平日不信有鬼,今则又望其真有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现在没有什么话对你说了。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,也会用哭声和你相应和。我平生不相信有鬼,现在又希望真能有。

20.当时管待林冲酒食,至夜送回天王堂。次日又来相请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1.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、差拨两人讲了礼。管营道:素不相识,动问官人高姓大名?那人道:有书在此,少刻便知。且取酒来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2.李小二连忙开了酒,一面铺下菜蔬果品酒馔。那人叫讨副劝盘来,把了盏,相让坐了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3.就在家里安排几杯酒,请林冲吃了。话不絮烦,两个相别了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4.就又买了一葫芦酒,包了那两块牛肉,留下些碎银子,把花枪挑着酒葫芦,怀内揣了牛肉,叫声相扰,便出篱笆门,仍旧迎着朔风回来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5.林冲骂道:奸贼!我与你自幼相交,今日倒来害我!怎不干你事?且吃我一刀!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,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,七窍迸出血来,将心肝提在手里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6.既得其尸于井,因而化怒为悲,抢呼欲绝。夫妻向隅,茅舍无烟,相对默然,不复聊赖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后来在井里发现儿子的尸体,于是怒气化为悲哀,呼天抢地,悲痛欲绝。夫妻二人面对着墙角(哭泣),茅屋里没有炊烟,默然相对,不再有什么指望。

27.屡撩之,虫暴怒,直奔,遂相腾击,振奋作声。俄见小虫跃起,张尾伸须,直龁敌领。少年大骇,解令休止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多次撩拨,小蟋蟀暴怒,径直前冲,于是两只蟋蟀跳跃相攻,振作有声。一会儿,只见小蟋蟀跳起来,张开尾巴,伸开触须,直接咬住对手的脖子。少年大惊,把它们分开,让它们停止搏击。

28.某启:昨日蒙教,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,而议事每不合,所操之术多异故也。——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安石启:昨天承蒙您来信赐教,我私下认为跟您往来交好的日子很久,但是议论起政事来常常意见不合,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。

29.向使三国各爱其地,齐人勿附于秦,刺客不行,良将犹在,则胜负之数,存亡之理,当与秦相较,或未易量。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如果当初韩、魏、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,齐人不亲附秦国,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,赵国的良将还活着,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,应当能够与秦国相较量,或许还不易估量。

30.念往昔,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。千古凭高对此,谩嗟荣辱。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至今商女,时时犹唱,后庭遗曲。——王安石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31.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,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。当察乱何自起?起不相爱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(自己的)事务的人,不能不明察祸乱兴起的原因。尝试考察祸乱因何而起。(祸乱)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。

32.父自爱也,不爱子,故亏子而自利;兄自爱也,不爱弟,故亏弟而自利;君自爱也,不爱臣,故亏臣而自利。是何也?皆起不相爱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父亲爱自己不爱子女,因此使子女受损失而自己得利;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,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自己得利;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下,因此使臣下受损失而自己得利。这是因为什么呢?都起于不互相亲爱。

33.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,亦然。盗爱其室,不爱异室,故窃异室以利其室;贼爱其身,不爱人,故贼人以利其身。此何也?皆起不相爱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即使是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,也是这样。盗贼者只爱自己的家,而不爱别人的家,因此偷窃别人家以利自己的家;抢劫者只爱自身,而不爱别人,因此伤害别人以利自身。这是因为什么呢?都是起因于不相爱。

34.虽至大夫之相乱家、诸侯之相攻国者,亦然。大夫各爱其家,不爱异家,故乱异家以利其家;诸侯各爱其国,不爱异国,故攻异国以利其国。天下之乱物,具此而已矣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即使卿大夫互相侵扰封地,诸侯互相攻伐封国,也是这样。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,不爱别人的封地,因此侵扰别人的封地以利自己的封地。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,不爱别人的封国,因此攻伐别人的封国以利自己的封国。天下的纷乱之事,全都在这里了。

35.察此何自起?皆起不相爱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?都是起于不相爱。

36.若使天下兼相爱,爱人若爱其身,犹有不孝者乎?视父兄与君若其身,恶施不孝?犹有不慈者乎?视弟子与臣若其身,恶施不慈?故不孝不慈亡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,爱别人就像爱自己,还会有不孝的人吗?看待父亲、兄长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,怎么会有不孝?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?看待子女、弟弟、臣下就像看待自身,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。

37.犹有大夫之相乱家、诸侯之相攻国者乎?视人家若其家,谁乱?视人国若其国,谁攻?故大夫之相乱家、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还会有大夫互相侵扰封地、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吗?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,谁还会发动祸乱?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,谁还会发动攻伐?因此大夫互相侵扰封地,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没有了。

38.若使天下兼相爱,国与国不相攻,家与家不相乱,盗贼无有,君臣父子皆能孝慈,若此则天下治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假使天下之人相亲相爱,封国与封国之间不互相攻伐,封地与封地之间不互相侵扰,偷盗抢劫没有了,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,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。

39.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,恶得不禁恶而劝爱?故天下兼相爱则治,交相恶则乱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,此也。——《墨子》《兼爱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(自己的)事务的人,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?所以天下之人互相亲爱天下就会安定,互相仇恨就会发生祸乱。所以子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,就是这个道理。

40.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——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41.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——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42.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——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43.十年生死两茫茫。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——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44.夜来幽梦忽还乡。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——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45.人君无愚、智、贤、不肖,莫不欲求忠以自为,举贤以自佐;然亡国破家相随属,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,其所谓忠者不忠,而所谓贤者不贤也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、贤明或昏庸,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,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。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出现,而圣明的君主、安定太平的国家却多少世代也难以见到,这是因为他认为是忠臣的人并不忠诚,认为是贤臣的人并不贤明。

46.时汉连伐胡,数通使相窥观。匈奴留汉使郭吉、路充国等,前后十余辈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,屡次互派使者窥探观察对方的情况。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、路充国等,先后十几批人。

47.匈奴使来,汉亦留之以相当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匈奴使者来汉朝,汉朝也同样扣留他们以相抵。

48.及卫律所将降者,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连同卫律所率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,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阙氏归附汉朝。

49.会武等至匈奴,虞常在汉时,素与副张胜相知,私候胜曰:闻汉天子甚怨卫律,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,吾母与弟在汉,幸蒙其赏赐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,虞常在汉朝的时候,平时与副使张胜相熟识,私下拜访张胜,说:“听说汉朝皇帝非常怨恨卫律,我虞常能为汉朝暗中用弩弓射死他,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,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。”

50.律谓武曰:副有罪,当相坐。武曰:本无谋,又非亲属,何谓相坐?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卫律对苏武说:“副使有罪,判处有关的人相连坐治罪。”苏武说:“我本来没有参与谋划,又不是他们的亲属,说什么连坐治罪?”

51.武骂律曰:汝为人臣子,不顾恩义,畔主背亲,为降虏于蛮夷,何以汝为见?且单于信汝,使决人死生,不平心持正,反欲斗两主,观祸败。若知我不降明,欲令两国相攻,匈奴之祸,从我始矣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武骂卫律说:“你本是汉朝臣子,不顾恩德道义,背叛主上,背弃双亲,在异族那里做俘虏,要见你干什么?况且单于信任你,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,你不平心处理,持守公正,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,从旁观看祸败。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,想要两国互相攻打,匈奴的灾难,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。”

52.因谓武曰: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,故使陵来说足下,虚心欲相待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李陵趁机对苏武说:“单于听说我和您一向关系很好,所以派我来劝说您,单于对您一心向往,想以礼相待。

53.诸侯恐惧,会盟而谋弱秦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之士,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诸侯恐慌害怕,会聚结盟,谋求削弱秦国,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,用来招引天下的优秀人才,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,互相援助,成为一体。

54.然而成败异变,功业相反,何也?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然而条件好的失败了而条件差的却能成功,功业完全相反,为什么呢?

55.及仇雠已灭,天下已定,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,仓皇东出,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,君臣相顾,不知所归,至于誓天断发,泣下沾襟,何其衰也!——欧阳修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等到仇人已经消灭,天下已经平定,一人在夜里呼喊,作乱的人四方响应,他匆忙往东逃,还没见到乱贼,手下的士卒就溃散了,君臣面面相觑,不知道到哪里去,最后剩下的那些将领只落得截断头发,对天发誓愿以死相报,大家的泪水浸湿了衣襟,又是多么衰败啊!

56.相看白刃血纷纷,死节从来岂顾勋!君不见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。——高适《燕歌行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57.鸷鸟之不群兮,自前世而固然。何方圜之能周兮,夫孰异道而相安?——屈原《离骚(节选)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58.悔相道之不察兮,延伫乎吾将反。回朕车以复路兮,及行迷之未远。——屈原《离骚(节选)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59.君既为府吏,守节情不移,贱妾留空房,相见常日稀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0.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!妾不堪驱使,徒留无所施,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1.府吏得闻之,堂上启阿母:儿已薄禄相,幸复得此妇,结发同枕席,黄泉共为友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2.阿母得闻之,槌床便大怒:小子无所畏,何敢助妇语!吾已失恩义,会不相从许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3.卿但暂还家,吾今且报府。不久当归还,还必相迎取。以此下心意,慎勿违吾语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4.人贱物亦鄙,不足迎后人,留待作遗施,于今无会因。时时为安慰,久久莫相忘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5.勤心养公姥,好自相扶将。初七及下九,嬉戏莫相忘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6.下马入车中,低头共耳语:誓不相隔卿,且暂还家去;吾今且赴府,不久当还归,誓天不相负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7.阿母白媒人:贫贱有此女,始适还家门。不堪吏人妇,岂合令郎君?幸可广问讯,不得便相许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8.兰芝仰头答:理实如兄言。谢家事夫婿,中道还兄门。处分适兄意,那得自任专!虽与府吏要,渠会永无缘。登即相许和,便可作婚姻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69.府君得闻之,心中大欢喜。视历复开书,便利此月内,六合正相应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70.新妇识马声,蹑履相逢迎。怅然遥相望,知是故人来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71.新妇谓府吏:何意出此言!同是被逼迫,君尔妾亦然。黄泉下相见,勿违今日言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72.两家求合葬,合葬华山傍。东西植松柏,左右种梧桐。枝枝相覆盖,叶叶相交通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73.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,仰头相向鸣,夜夜达五更。行人驻足听,寡妇起彷徨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74.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——李白《蜀道难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75.丞相祠堂何处寻?锦官城外柏森森。——杜甫《蜀相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76.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,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——李密《陈情表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,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小童,(臣)孤单无靠地独自生活,(只有自己的)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。

77.臣无祖母,无以至今日;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。母、孙二人,更相为命,是以区区不能废远。——李密《陈情表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臣(如果)没有祖母,就无从(长大)以至今日;祖母(如果)没有臣的照顾,就不能尽其余生。祖孙二人,相依为命,因此(就臣)内心(而言)不能够废止(奉养)、远离(祖母)。

78.妪每谓余曰:某所,而母立于兹。妪又曰:汝姊在吾怀,呱呱而泣;娘以指叩门扉曰:儿寒乎?欲食乎?吾从板外相为应答。语未毕,余泣,妪亦泣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老婆婆常常对我说:“这个地方,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。”老婆婆又说:“你姐姐在我怀中,呱呱地哭泣;你母亲用手指敲着门说:‘孩子是冷呢?还是想吃东西呢?’我在门外一一应答。”话还没有说完,我就哭了起来,老婆婆也哭了起来。

79.夫人之相与,俯仰一世。或取诸怀抱,悟言一室之内;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——王義之《兰亭集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人们互相交往,很快便度过一生。(有的人)在室中晤谈,互相倾吐心里话;(有的人)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,言行不受拘束,自由放纵。

80.归去来兮,请息交以绝游。世与我而相违,复驾言兮焉求?悦亲戚之情话,乐琴书以消忧。——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归去吧,让我断绝那世俗的交游。(既然)这尘世和我的情志彼此违背,还要驾车出去把什么追求?喜爱亲人间的知心话,乐于弹琴读书来消愁解忧。

81.郦元以为下临深潭,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,声如洪钟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郦道元认为(石钟山)下面靠近深潭,微风掀动波浪,水和石头互相拍打,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。

82.舟回至两山间,将入港口,有大石当中流,可坐百人,空中而多窍,与风水相吞吐,有窾坎镗鞳之声,与向之噌吰者相应,如乐作焉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船调转到两山之间,将要进入港口,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,上面可坐百来个人,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,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,发出“窾坎镗鞳”的声音,同先前“噌吰”的声音相互应和,好像音乐演奏。

83.盘飧市远无兼味,樽酒家贫只旧醅。肯与邻翁相对饮,隔篱呼取尽余杯。——杜甫《客至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84.友人便怒曰: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——《世说新语》《陈太丘与友期行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85.顾野有麦场,场主积薪其中,苫蔽成丘。屠乃奔倚其下,弛担持刀。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——蒲松龄《狼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,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,覆盖成小山似的。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,放下担子拿起屠刀。两只狼都不敢向前,瞪眼朝着屠户。

86.蒙曰: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肃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《孙权劝学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87.爷娘闻女来,出郭相扶将;阿姊闻妹来,当户理红妆;小弟闻姊来,磨刀霍霍向猪羊。——《木兰诗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88.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。——王维《竹里馆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89.故园东望路漫漫,双袖龙钟泪不干。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——岑参《逢入京使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90.不以木为之者,木理有疏密,沾水则高下不平,兼与药相粘,不可取;不若燔土,用讫再火令药镕,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——沈括《活板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91.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——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,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。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,(于是)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。

92.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,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,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——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,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,透出一派寒意。(重重叠叠的)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,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,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。

93.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——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泉水冲击着岩石,发出泠泠的响声;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,叫声嘤嘤,和谐动听。蝉长久不断地鸣着,猿持续地啼叫着。

94.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——王绩《野望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95.惩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,聚室而谋曰: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杂然相许。——《列子》《愚公移山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,出来进去都要绕道,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:“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,(使道路)一直通到豫州南部,到达汉水南岸,行吗?”大家纷纷表示赞同。

96.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——陶渊明《饮酒(其五)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97.一曲新词酒一杯,去年天气旧亭台。夕阳西下几时回?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小园香径独徘徊。——晏殊《浣溪沙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98.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——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,一排排整齐的房舍,还有肥沃的田地、美丽的池沼、桑树、竹林之类。田间小路纵横交错,四通八达,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。

99.佁然不动,俶尔远逝,往来翕忽,似与游者相乐。——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鱼儿静止不动,忽然又向远处游走,往来轻快迅疾,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。

100.启窗而观,雕栏相望焉。闭之,则右刻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,左刻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,石青糁之。——魏学洢《核舟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推开窗户来看,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。关上它,就见右边刻着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”,左边刻着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,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。

101.东坡现右足,鲁直现左足,各微侧,其两膝相比者,各隐卷底衣褶中。——魏学洢《核舟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东坡露出右脚,鲁直露出左脚,各自略微侧着身子,他们紧靠着的两膝,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。

102.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——《庄子》《北冥有鱼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山野中的雾气,空气中的尘埃,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。

103.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《兑命》曰学学半,其此之谓乎!——《礼记》《虽有嘉肴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所以说,“教”和“学”是相互促进的。《尚书·兑命》说“教别人,占自己学习的一半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!

104.及下船,舟子喃喃曰: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。——张岱《湖心亭看雪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等到(回来时)下了船,船夫嘟哝道:“不要说相公您痴,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!”

105.两个虞候告诉道:杨家那厮,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,直这般做大!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06.老都管道:须是我相公当面分付道:休要和他别拗。因此我不做声。这两日也看他不得。权且奈他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07.两个虞候道: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,都管自做个主便了。老都管又道:且奈他一奈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08.数内一个分说道:提辖,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,须不比你空手走的。你端的不把人当人!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,也容我们说一句。你好不知疼痒,只顾逞办!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09.不是我口浅,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,相公可怜,抬举你做个提辖,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,直得恁地逞能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0.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,便是村庄一个老的,也合依我劝一劝,只顾把他们打,是何看待!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1.杨志道:都管,你须是城市里人,生长在相府里,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。老都管道:四川、两广也曾去来,不曾见你这般卖弄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2.老都管道:似你方才说时,他们都是没命的。杨志道:不必相闹,俺只要没事便好。你们且歇了,等凉些走。众军汉都笑了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3.那汉看见,抢来劈手夺住,望桶里一倾,便盖了桶盖,将瓢望地下一丢,口里说道: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!戴头识脸的,也这般啰唣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4.众客人道: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。众军谢道:甚么道理。客人道:休要相谢,都是一般客人,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5.范进向他作揖,坐下。胡屠户道:我自倒运,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,历年以来,不知累了我多少。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,带挈你中了个相公,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6.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:你如今即中了相公,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。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,又是你的长亲,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?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7.范进因没有盘费,走去同丈人商议,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,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:不要失了你的时了!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,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!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8.我听见人说,就是中相公时,也不是你的文章,还是宗师看见你老,不过意,舍与你的。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!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!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19.邻居道:范相公,快些回去。你恭喜中了举人,报喜人挤了一屋里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0.我每常说,我的这个贤婿,才学又高,品貌又好,就是城里头那张府、周府这些老爷,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!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1.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,往腰里揣,口里说道:也罢,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,何愁没有银子用?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2.玄德忙施礼,问曰:令兄在庄否?均曰:昨暮方归。将军今日可与相见。言罢,飘然自去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3.玄德曰: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!张飞曰:此人无礼!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,何故竟自去了!玄德曰:彼各有事,岂可相强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4.玄德拜请孔明曰:备虽名微德薄,愿先生不弃鄙贱,出山相助。备当拱听明诲。孔明曰:亮久乐耕锄,懒于应世,不能奉命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5.玄德泣曰:先生不出,如苍生何!言毕,泪沾袍袖,衣襟尽湿。孔明见其意甚诚,乃曰:将军既不相弃,愿效犬马之劳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6.鸳鸯笑道:很不与大奶奶相干,有我呢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7.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——李商隐《无题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128.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——苏轼《定风波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129.陈涉少时,尝与人佣耕,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,曰:苟富贵,无相忘。——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陈胜年轻的时候,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。(有一天,)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(休息),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,对同伴们说:“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,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。”

130.且壮士不死即已,死即举大名耳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——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再说,大丈夫不死则已,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。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?”

康熙字典

相【午集中】【目部】 康熙筆画:9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將切,?音襄。《說文》省視也。

《廣韻》共也。《正韻》交相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《公羊傳·桓三年》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《註》胥,相也。相與胥音別義通。

質也。《詩·大雅》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

相思,木名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相思之樹。《註》大樹也。東冶有之。

《唐韻》《正韻》?息亮切,襄去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視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相時而動。

《集韻》助也。《易·泰卦》輔相天地之宜。《書·立政》用勱相我國家。

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

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鄉飲酒云:相者,一人敎導,卽贊勉也。

《增韻》?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朝觀會同,則爲上相。《註》相,詔王禮也。出接賔曰?,入詔禮曰相。相者,五人卿爲上?

《廣韻》扶也。《禮·禮器》樂有相步。《註》扶工也。

《小爾雅》治也。《左傳·昭九年》?水屬也,火水妃也,而楚所相也。《註》楚之先祝融,主治火事。

選擇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簭人》上春相簭。《註》謂更選擇其蓍也。

送杵聲。《禮·曲禮》鄰有喪,舂不相。《註》相者,聲以相助,歌以助舂,猶引重者呼邪許也。

相術。《左傳·文元年》內史叔服能相人。

月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七月爲相。

官名。《呂覽》相者,百官之長也。《古三墳》伏犧氏上相共工,下相皇桓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相國,丞相,皆秦官。

計相。《史記·張丞相傳》張蒼遷爲計相。《註》專主計籍。

內相。《唐書·陸贄傳》贄爲翰林時,號內相。

家相。《禮·曲禮》士不名家相。《註》主知家務者。

《周禮·春官》有馮相氏。《夏官》有方相氏。

樂器。《禮·樂記》治亂以相。《註》相卽拊也。亦以節樂,以韋爲表,裝之以穅。穅,一名相,因以名焉。

星名。《石申星經》相星在北極斗南。

江神,名奇相。見《博雅》。

太史?部有相風竿。《傅休奕相風賦》表以靈鳥,鎭以金虎。以?祥風,以占吉凶。《古今注》作伺風鳥,夏禹所作也。

藥名。《本草綱目》?相,麻黃別名。相鳥,馬蘭別名。

地名。《商書序》河稟甲居相。《註》在河北。令魏郡有相縣。

州名。後魏置相州,唐曰鄴都。

姓。《後漢·南蠻傳》武落鐘離山出四姓,一曰相氏。《後秦》相雲。《北齊》相願。

相里,務相,空相,熊相,倚相,京相,沂相,俱複姓。

《字彙補》音禳。《禮·祭法》相近於坎壇,祭寒暑也。《註》相近當爲禳祈,王肅又作祖迎。

叶思必切,音悉。《杜甫·漫興絕句》恰似春風相欺得,夜來吹折數枝花。《陸游詩話》白樂天用相字,多作思必切,如爲問長安月,如何不相離是也。此詩相欺,亦當讀入聲。《說文》易緯文曰:地可觀者,莫可觀於木,故从目从木。《正字通》相,俗作?,轉注。相,思將切,省視也。?,莫卜切,目不明也。分相?爲二,非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
相【卷四】【目部】


省視也。从目从木。《易》曰:“地可觀者,莫可觀於木。”《詩》曰:“相鼠有皮。”息良切


说文解字注


(相)省視也。釋詁、毛傳皆云相視也。此別之云省視。謂察視也。从目木。會意。息良切。十部。按目接物曰相。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。其交接而扶助者、則爲相瞽之相。古無平去之別也。旱麓、桑柔毛傳云。相、質也。質謂物之質與物相接者也。此亦引伸之義。易曰。地可觀者。莫可觀於木。此引易說从目木之意也。目所視多矣。而从木者、地上可觀者莫如木也。五行志曰。說曰。木、東方也。於易、地上之木爲觀。顏云。坤下巽上、觀。巽爲木。故云地上之木。許葢引易觀卦說也。此引經說字形之例。詩曰。相鼠有皮。庸風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