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◎ 徐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彳( ),余声。双人旁与行走有关。本义:慢步走)
(2) 同本义 [walk slowly]
徐,安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乃徐有说。——《易·困》。虞注:“坤为徐。”
徐其攻而留其日。——《战国策·宋策》
故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。——《孙子·军争》
摄提运衡,徐至于射宫。——《文选·张衡·东京赋》
(3) 散开 [spread]
執徐之岁,岁早旱,晚水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词性变化
◎ 徐
〈形〉
(1) 缓慢 [gently;slowly]
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——《庄子·天道》
入而徐趋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此事当徐议之。——《宋史》
徐有得也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徐而察之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余韵徐歇。
徐以杓酌油沥之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——苏轼《前赤壁赋》
(2) 又如:徐议(从容商议);清风徐来;徐回(缓慢地回旋运转);徐行(缓慢前行);徐步(缓慢步行);徐呼(发声舒缓的弱音);徐疾(或慢或快)
(3) 安闲的样子 [leisurely]
宜为人主,安徐而重固。——《国语》
(4) 又如:徐言(缓言;低声细语);徐婉(舒缓委婉);徐详(舒缓安详)
(5) 全,都。通“俱” [all]
鲁人徐伤 归父之无后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成公十五年》
◎ 徐
〈名〉
(1) 古州名。古徐州的简称 [Xuzhou],古九州之一。古徐州约在今江苏、山东、安徽的部分地区。汉以后各代皆置徐州,辖地常有变更,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。多以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或下邳(今江苏邳县)为治所
(2) 古国名 [Xu state]
仁义而徐亡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循徐鲁之力。
(3) 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,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。周初建立徐国,后为吴国所灭。如:徐方(指古徐国);徐宅(古代徐戎所居之地,指徐国)
(4) 姓
徐夫人(姓徐,名夫人。一个收藏匕首的人)
(5) 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1.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清风缓缓吹来,江面平静没有波澜。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,吟咏《诗经·陈风·月出》一诗。
2.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,似寻针芥。而心目耳力俱穷,绝无踪响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他于是在蒿草中侧耳听慢慢走,像在寻找一根针或一株小草。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,一点儿也没有蟋蟀的踪迹和声响。
3.于是六国之士,有甯越、徐尚、苏秦、杜赫之属为之谋,齐明、周最、陈轸、召滑、楼缓、翟景、苏厉、乐毅之徒通其意,吴起、孙膑、带佗、倪良、王廖、田忌、廉颇、赵奢之伦制其兵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六国的士人,有宙越、徐尚、苏秦、杜赫这些人为他们谋划,齐明、周最、陈轸、召滑、楼缓、翟景、苏厉、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图,吴起、孙膑、带佗、倪良、王廖、田忌、廉颇、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。
4.阿女含泪答:兰芝初还时,府吏见丁宁,结誓不别离。今日违情义,恐此事非奇。自可断来信,徐徐更谓之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5.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,得双石于潭上,扣而聆之,南声函胡,北音清越,桴止响腾,余韵徐歇。自以为得之矣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到了唐代,李渤才访求石钟山之所在,在深潭边发现两块山石,敲击聆听它们(发出)的声音,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模糊,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悠扬,鼓槌停止了(敲击),声音还在传播,余音慢慢消失。(李渤)自己认为找到了(石钟山命名的)原因。
6.徐而察之,则山下皆石穴罅,不知其浅深,微波入焉,涵澹澎湃而为此也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慢慢地观察,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,不知它们的深浅,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,波浪激荡便产生这样的声音。
7.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口,徐以杓酌油沥之,自钱孔入,而钱不湿。——欧阳修《卖油翁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,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,(然后)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,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,而铜钱没有被沾湿。
8.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,军霸上;祝兹侯徐厉为将军,军棘门;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,军细柳:以备胡。——司马迁《周亚夫军细柳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,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,驻军在霸上;祝兹侯徐厉为将军,驻军在棘门;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,驻军在细柳:以防备匈奴侵扰。
9.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:将军约,军中不得驱驰。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。——司马迁《周亚夫军细柳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:“将军规定,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。”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,缓缓前行。
10.启窗而观,雕栏相望焉。闭之,则右刻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,左刻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,石青糁之。——魏学洢《核舟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推开窗户来看,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。关上它,就见右边刻着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”,左边刻着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,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。
11.玄德徐步而入,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。玄德拱立阶下。半晌,先生未醒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12.玄德曰:司马德操之言,徐元直之语,岂虚谈哉?望先生不弃鄙贱,曲赐教诲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13.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——苏轼《定风波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14.邹忌修八尺有余,而形貌昳丽。朝服衣冠,窥镜,谓其妻曰:我孰与城北徐公美?其妻曰:君美甚,徐公何能及君也?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邹忌身高八尺多,容貌美丽。有一天早晨,他穿戴好衣帽,照着镜子,对他的妻子说:“我同城北徐公比,哪个更美?”他妻子说:“您美极了,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?”
15.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。忌不自信,而复问其妾曰:吾孰与徐公美?妾曰:徐公何能及君也?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城北的徐公,是齐国的美男子。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,就又问他的妾:“我同徐公比,谁美?”妾说:“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?”
16.旦日,客从外来,与坐谈,问之客曰:吾与徐公孰美?客曰: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第二天,有客人从外边来,邹忌同他坐着谈话,又问他:“我和徐公谁美?”客人说:“徐公不如您美。”
17.明日徐公来,孰视之,自以为不如;窥镜而自视,又弗如远甚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又过了一天,徐公来了,邹忌仔细端详他,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;再照镜子看看自己,更觉得远远不如。
18.于是入朝见威王,曰:臣诚知不如徐公美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,说:“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。
19.臣之妻私臣,臣之妾畏臣,臣之客欲有求于臣,皆以美于徐公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的妻子偏爱我,我的妾害怕我,我的客人有求于我,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。
康熙字典
徐【寅集下】【彳部】 康熙筆画:10画,部外筆画:7画
《唐韻》似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祥余切《正韻》祥於切,
序平聲。《說文》安行也。《玉篇》威儀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其虛其徐,威儀容止也。《註》雍容都雅之貌。《莊子·應帝王》其臥徐徐,其覺于于。《音義》徐徐,安穩貌。
又通作邪。《詩·鄘風》其虛其邪。《箋》邪,讀如徐。《疏》虛徐者,謙虛閑徐之義。
又《廣韻》緩也。《廣雅》遲也。《孟子》子謂之姑徐徐云爾。
又《廣韻》州名。《書·禹貢》海岱及淮惟徐州。《爾雅·釋地》濟東曰徐州。《疏》淮海閒其氣寬舒,稟性安徐,故曰徐。《釋名》徐舒也。土氣舒緩也。
又國名。《左傳·昭元年》周有徐奄。《註》二國皆嬴姓。
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臨淮郡有徐縣。
又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辰曰執徐。
又姓。《廣韻》自顓頊之後,春秋時,徐偃王假行仁義,爲楚文王所滅,其後氏焉,出東海,高平,東莞,琅邪,濮陽五望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徐【卷二】【彳部】
安行也。从彳余聲。似魚切
说文解字注
(徐)安行也。从彳。余聲。似魚切。五部。
- 徐的词语 组词
- 徐的成语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