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从字的解释
从

拼音 cóng zòng 注音ㄘㄨㄥˊ ㄗㄨㄥˋ 繁体
部首人部 总笔画4画 结构左右
五笔WWY 五行 统一码4ECE
笔顺ノ丶ノ丶
名称撇、点、撇、捺

※ 从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从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从(從)cóng(ㄘㄨㄥˊ)

⒈  依顺:顺从。盲从。从善如流。

⒉  采取,按照:从优。

⒊  跟随:愿从其后。

⒋  跟随的人:侍从。仆从。

⒌  参与:从业。从政。投笔从戎。

⒍  由,自:从古至今。从我做起。

⒎  次要的:主从。从犯。

⒏  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:从父(伯父、叔父的通称)。

⒐  中国魏以后,古代官品(有“正品”和“从品”之分,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)。

⒑  姓。

其他字义

从(從)zòng(ㄗㄨㄥˋ)

⒈  古同“纵”,竖,直。

⒉  古同“纵”,放任。

异体字
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
汉英互译

frae、from

相关字词

自、主、违

造字法

会意:从二人

English

from, by, since, whence, through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cóng

〈动〉

(1)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二人相从形。本义:随行,跟随)

(2) 同本义 [follow]

従,随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客从拜辱于朝。——《周礼·司仪》

或从王事。——《易·坤》

啬人不从。——《易·夏小正》

从以孙子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击鼓》

禽兽可羁而从之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泛论》

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从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(3) 又如:从龙(随从帝王创业开国);从学(跟随受学);从骑(骑马随从的人);从嫁(陪嫁的侍婢);从井救人(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者)

(4) 顺从;依从 [comply with]

不昭不从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

妇人从人者也。——《礼记·郊特牲》

从祀先公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八年》

(5) 》

(6) 又如:从权(依从权宜之计);从时(顺合时宜);从允(答应,允许);从服(归附,顺从)

(7) 参与其事 [join;be engaged in]

故从事于道者。——《老子》。注:“为也。”

(8) 又如:从戎(参军);从事(官名。汉以后三公和州郡长官都自设僚属,大多数为“从事”)

(9) 听从,取法 [accept;obey]。如:从法(遵守法令);从听(听从);从谏(听从谏言);从教(听从教导)

(10) 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[in a certain manner o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principle]。如:从严,一切从简

词性变化

cóng

〈介〉

(1) 自,由 [from]——用作虚词,表示起点
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——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

(2) 又如:从生(所由产生);从自(自从);从马上猛跌下来

(3) 〈副〉 素来,一向 [earlier on;all along]。如:从初(当初;先前);从复(重新,再次)

cóng

〈名〉

(1) 因由 [reason;cause]

欲贵其小女,道无从。——《汉书·外戚传》

(2) 次要的、追随的人或物 [the secondary]。如:从车(次于主车的副车);主从;分别首从

(3) 堂房亲属 [relationship of the same clan]

从祖 从父从母。——《尔雅·释亲》

(4) 又如:从母(姨母,母亲的姊妹);从女(侄女);从子(侄子);从兄(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)

cóng

〈形〉

(1) 言词顺畅的 [smooth]

贵在于意达言从,理归乎正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
(2) 次要 [accessary]。如:从犯
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

1.笠是兜鍪蓑是甲,雨从头上湿到胛。——杨万里《插秧歌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2.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。——曹操《短歌行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3.弟走从军阿姨死,暮去朝来颜色故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4.我从去年辞帝京,谪居卧病浔阳城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5.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有了疑惑,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,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,就最终不能理解了。

6.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生在我前面,他领会道理本来就早于我,我跟随他学习;生在我后面,如果他领会道理也早于我,我也跟随他学习。

7.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古代的圣人,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,尚且跟从老师并向他请教;现在的一般人,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,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。

8.及陷于罪,然后从而刑之,是罔民也。焉有仁人在位,罔民而可为也?——《孟子》《齐桓晋文之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等到犯了罪,然后接着就加以处罚,这样做是陷害百姓。哪有仁爱的人在位,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?

9.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;然后驱而之善,故民之从之也轻。——《孟子》《齐桓晋文之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,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,下能养活妻子儿女;丰年能够温饱,荒年也不至于饿死。然后驱使他们向善,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。

10.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国危矣,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公从之。——《左传》《烛之武退秦师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佚之狐对郑文公说:“国家危险了,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,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。”郑文公同意了。

11.张良是时从沛公,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,私见张良,具告以事,欲呼张良与俱去,曰:毋从俱死也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,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,私下会见张良,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,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,说:“不要和(刘邦)一起死了。”

12.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,至鸿门,谢曰: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,将军战河北,臣战河南,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,得复见将军于此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,到了鸿门,向项王道歉说:“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,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,我在黄河以南作战,但是我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先进入关中,灭掉秦朝,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。

13.项王未有以应,曰:坐。樊哙从良坐。坐须臾,沛公起如厕,因招樊哙出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项王没有话回答,说:“坐。”樊哙挨着张良坐下。坐了一会儿,刘邦起身上厕所,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。

14.沛公则置车骑,脱身独骑,与樊哙、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,从郦山下,道芷阳间行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,独自骑马脱身,让樊哙、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跟随,从郦山脚下,取道芷阳,从小路走。

15.沛公谓张良曰:从此道至吾军,不过二十里耳。度我至军中,公乃入。沛公已去,间至军中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刘邦对张良说:“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,不过二十里罢了,估计我回到军营里,您再进去。”刘邦离开后,从小路回到军营里。

16.(唱)【快活三】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,念窦娥身首不完全,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;婆婆也,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7.(正旦再跪科,云)大人,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,从今以后,着这楚州亢旱三年!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8.(正旦唱)【一煞】你道是天公不可期,人心不可怜,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。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?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。如今轮到你山阳县。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,使百姓有口难言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9.惠王用张仪之计,拔三川之地,西并巴、蜀,北收上郡,南取汉中,包九夷,制鄢、郢,东据成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国之从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。——李斯《谏逐客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,攻取了三川之地,向西兼并了巴、蜀两国,向北获得了上郡,向南取得了汉中,吞并了九夷之地,控制了楚国的鄢、郢之地,在东面占有了成皋这样的要隘,割取了大量肥沃的土地,于是拆散了六国结成的合纵,使他们向西臣服秦国,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
20.李小二便拜道:自从得恩人救济,赍发小人,一地里投奔人不着,迤逦不想来到沧州,投托一个酒店主人,姓王,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1.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,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。两口儿欢喜道: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,今日得恩人到来,便是从天降下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2.见红女白婆,填塞门户。入其舍,则密室垂帘,帘外设香几。问者爇香于鼎,再拜。巫从旁望空代祝,唇吻翕辟,不知何词。各各竦立以听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只见红装的少女、白发的老婆婆堵住门口。进入屋里,密室里拉着帘子,帘外摆着香案。求卜的人点燃香炉中的香,拜两次。神巫在旁边望着空中替求卜的人祷告,嘴唇一张一合,不知道在说什么。求卜的人都恭敬地站着听。

23.总此十思,弘兹九德,简能而任之,择善而从之,则智者尽其谋,勇者竭其力,仁者播其惠,信者效其忠。——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,发扬光大《尚书》所讲的九种美德,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,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,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,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,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,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。

24.苟以天下之大,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,是又在六国下矣。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,自降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,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。

25.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(第六十四章)——《〈老子〉四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一般人做事,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。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,一如开始时那样,就不会失败。

26.屈平既绌,其后秦欲伐齐,齐与楚从亲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屈原已被罢免,此后秦国准备攻打齐国,齐国和楚国合纵相亲。

27.惠王患之,乃令张仪详去秦,厚币委质事楚,曰:秦甚憎齐,齐与楚从亲,楚诚能绝齐,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惠王很担忧,就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,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,表示愿意侍奉楚王,说:“秦国非常憎恨齐国,齐国与楚国合纵相亲,如果楚国确实能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,秦国愿意献上商於六百里的土地。”

28.屈原既死之后,楚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之徒者,皆好辞而以赋见称;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,终莫敢直谏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屈原死后,楚国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这一班人,都爱好文学,而以善于作赋被称赞;但他们都继承屈原文辞委婉得体的一面,始终不敢像屈原那样直言进谏。

29.武骂律曰:汝为人臣子,不顾恩义,畔主背亲,为降虏于蛮夷,何以汝为见?且单于信汝,使决人死生,不平心持正,反欲斗两主,观祸败。若知我不降明,欲令两国相攻,匈奴之祸,从我始矣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武骂卫律说:“你本是汉朝臣子,不顾恩德道义,背叛主上,背弃双亲,在异族那里做俘虏,要见你干什么?况且单于信任你,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,你不平心处理,持守公正,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,从旁观看祸败。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,想要两国互相攻打,匈奴的灾难,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。”

30.前长君为奉车,从至雍棫阳宫,扶辇下除,触柱折辕,劾大不敬,伏剑自刎,赐钱二百万以葬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前些时候您的大哥做奉车都尉,跟随皇帝到雍城的械阳宫去,扶着皇帝的车子下殿阶,撞在柱子上把车辕折断了,被判决为‘大不敬’,用剑自杀了,皇上赐给二百万钱安葬他。

31.孺卿从祠河东后土,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,推堕驸马河中溺死,宦骑亡,诏使孺卿逐捕,不得,惶恐饮药而死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您的弟弟苏贤跟随皇帝去祭祀河东后土,一个骑马的宦官和黄门驸马抢着上船,把驸马推入河中淹死,宦官骑马逃跑了,皇帝下诏派苏贤去追捕,没有抓到,他因害怕而喝毒药自杀了。

32.诸侯恐惧,会盟而谋弱秦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之士,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诸侯恐慌害怕,会聚结盟,谋求削弱秦国,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,用来招引天下的优秀人才,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,互相援助,成为一体。

33.此四君者,皆明智而忠信,宽厚而爱人,尊贤而重士,约从离衡,兼韩、魏、燕、楚、齐、赵、宋、卫、中山之众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四位封君,都明理多智,忠诚守信,待人宽厚,爱护百姓,尊重贤能,敬重义士,他们相约为合纵,击破秦国的连衡策略,将韩、魏、燕、楚、齐、赵、宋、卫、中山各国联合起来。

34.于是从散约败,争割地而赂秦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纵约解散了,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。

35.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天下云集响应,赢粮而景从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砍下树木做武器,举起竹竿做旗帜,天下的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,如同回声似的应和他,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。

36.其后用兵,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,请其矢,盛以锦囊,负而前驱,及凯旋而纳之。——欧阳修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其后庄宗出兵的时候,便派属官用羊、猪各一头祭告祖庙,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,用锦囊装着,背着在军前开路,等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祖庙里。

37.开元二十六年,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,作《燕歌行》以示,适感征戍之事,因而和焉。——高适《燕歌行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38.相看白刃血纷纷,死节从来岂顾勋!君不见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。——高适《燕歌行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39.阿母得闻之,槌床便大怒:小子无所畏,何敢助妇语!吾已失恩义,会不相从许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40.赍钱三百万,皆用青丝穿。杂彩三百匹,交广市鲑珍。从人四五百,郁郁登郡门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41.问君西游何时还?畏途岩不可攀。但见悲鸟号古木,雄飞雌从绕林间。——李白《蜀道难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42.妪每谓余曰:某所,而母立于兹。妪又曰:汝姊在吾怀,呱呱而泣;娘以指叩门扉曰:儿寒乎?欲食乎?吾从板外相为应答。语未毕,余泣,妪亦泣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老婆婆常常对我说:“这个地方,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。”老婆婆又说:“你姐姐在我怀中,呱呱地哭泣;你母亲用手指敲着门说:‘孩子是冷呢?还是想吃东西呢?’我在门外一一应答。”话还没有说完,我就哭了起来,老婆婆也哭了起来。

43.轩东故尝为厨,人往,从轩前过。余扃牖而居,久之,能以足音辨人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,人们到那里去,要从轩前经过。我关上窗户待在里面,时间长了,能根据脚步声辨别经过的人是谁。

44.余既为此志,后五年,吾妻来归,时至轩中,从余问古事,或凭几学书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已经作了这篇志,过了五年,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,她时常来到轩中,问我一些古代的事情,或者伏在桌旁学写字。

45.饥冻虽切,违己交病。尝从人事,皆口腹自役。——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挨冻受饿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,但违背自己意志(则会导致)身心都感到痛苦。我曾经出仕,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。

46.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(《为政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时,有志于做学问;三十岁时有所成就,说话办事都有把握;四十岁,心里不再感到迷惑;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;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;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,但也不会越出规矩。”

47.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(《述而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孔子说:“几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。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,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。”

48.屠惧,投以骨。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从。复投之,后狼止而前狼又至。——蒲松龄《狼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屠户害怕了,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。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,另一只狼仍然跟着。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,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,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。

49.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,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——《木兰诗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50.箫鼓追随春社近,衣冠简朴古风存。从今若许闲乘月,拄杖无时夜叩门。——陆游《游山西村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51.昇死,其印为余群从所得,至今宝藏。——沈括《活板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
52.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——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没有一丝儿风,烟雾也完全消散了,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。(我乘着小船)随着江流漂荡,时而向东,时而向西。

53.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——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54.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:将军约,军中不得驱驰。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。——司马迁《周亚夫军细柳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:“将军规定,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。”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,缓缓前行。

55.便舍船,从口入。初极狭,才通人。复行数十步,豁然开朗。——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渔人于是下了船,从洞口进去。起初,洞口很狭窄,只容一个人通过。又走了几十步,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。

56.见渔人,乃大惊,问所从来。具答之。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——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,感到非常惊讶,问他是从哪儿来的。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。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,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。

57.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,心乐之。——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,隔着竹林,听到了水声,好像玉佩、玉环碰撞的声音,我心里高兴起来。

58.隶而从者,崔氏二小生,曰恕己,曰奉壹。——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跟着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,一个叫恕己,一个叫奉壹。

59.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——《诗经》《兼葭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60.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——《诗经》《兼葭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61.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——《诗经》《兼葭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62.庄子曰:鲦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。惠子曰: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——《庄子》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庄子说:“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,这是鱼的快乐啊。”惠施说:“你不是鱼,怎么知道鱼的快乐?”

63.从而谢焉。终不食而死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64.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,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——杜甫《石壕吏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65.已而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,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——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,人的影子散乱一地,是太守回去,宾客跟从啊。

66.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,而不知人之乐;人知从太守游而乐,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——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然而鸟儿(只)知道山林的乐趣,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;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,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。

67.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——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8.那七人道:我等弟兄七人,是濠州人,贩枣子上东京去,路途打从这里经过。听得多人说,这里黄泥冈上如常有贼打劫客商。我等一面走,一头自说道:我七个只有些枣子,别无甚财赋,只顾过冈子来。上得冈子,当不过这热,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,待晚凉了行。只听得有人上冈子来,我们只怕是歹人,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9.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,手里拿一个瓢,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70.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,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,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,却装在车子内,叫声:聒噪!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71.胡屠户又道: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。老人家每日小菜饭,想也难过。我女孩儿也吃些,自从进了你家门,这十几年,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!可怜!可怜!说罢,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72.又一个人道:在集上卖肉,他倒好知道了;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,还不曾回来。快些迎着去寻他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73.或者你救好了女婿的病,阎王叙功,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,也不可知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74.到了家门,屠户高声叫道:老爷回府了!老太太迎着出来,见儿子不疯,喜从天降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75.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。离草庐半里之外,玄德便下马步行,正遇诸葛均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76.贾母听说,便回头说:你三妹妹那里好,你就带了人摆去,我们从这里坐了船去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77.余幼时即嗜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——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小时就爱好读书。家里穷,没有办法得到书,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,亲手用笔抄写,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。

78.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,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——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成年以后,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,又忧虑没有大师、名人交往。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。

79.当余之从师也,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。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,足肤皲裂而不知。至舍,四支僵劲不能动,媵人持汤沃灌,以衾拥覆,久而乃和。——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,背着书箱,拖着鞋子,行走在深山大谷里,深冬季节,刮着猛烈的寒风,大雪几尺深,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。到了客舍,四肢僵硬不能动弹,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,用被子给我盖上,很久才暖和过来。

80.公曰: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对曰: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——《左传》《曹刿论战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庄公说:“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,我不敢独自占有,一定拿来分给别人。”曹刿说:“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,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。”

81.公曰: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对曰: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——《左传》《曹刿论战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庄公说:“大大小小的案件,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,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。”曹刿说:“这才是尽本职的事,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。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。”

82.旦日,客从外来,与坐谈,问之客曰:吾与徐公孰美?客曰:徐公不若君之美也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第二天,有客人从外边来,邹忌同他坐着谈话,又问他:“我和徐公谁美?”客人说:“徐公不如您美。”

83.徒属皆曰:敬受命。乃诈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从民欲也。——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众戍卒齐声应道:“一定听从您的号令。”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,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。

84.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道逢乡里人:家中有阿谁?——《乐府诗集》卷二十五《十五从军征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85.遥看是君家,松柏冢累累。兔从狗窦入,雉从梁上飞。——《乐府诗集》卷二十五《十五从军征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康熙字典

从【子集中】【人部】 康熙筆画:4画,部外筆画:2画

《說文》從本字。《陸佃曰》二人向陽爲从,向隂爲比。士之趨嚮,不可不愼。(從)《廣韻》疾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容切,?俗平聲。《說文》本作从。相聽也。《書·益稷》汝無面從。《說命》后從諫則聖。

《廣韻》就也。《易·乾卦》雲從龍,風從虎。《禮·曲禮》謀于長者,必操几杖以從之。

《爾雅·釋詁》自也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從。《箋》言譖我者,是言從誰生乎。《晉書·明帝紀》不聞人從日邊來。

姓。《廣韻》漢有將軍從公。《何氏姓苑》今東筦人。
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?七恭切,促平聲。《廣韻》從容也。《正韻》從容,舒緩貌。《書·君?》從容以和。《禮·中庸》從容中道。

《集韻》書容切,音舂。從容,久意。《禮·學記》待其從容,然後盡其聲。

《集韻》將容切,音蹤。東西曰衡,南北曰從。《詩·齊風》衡從其畝。《史記·蘇秦傳》從合則楚王,衡成則秦帝。

與蹤通。《史記·聶政傳》重自?以絕從。《前漢·張湯傳》從迹安起。

《集韻》祖動切,音總。太高貌。《韻會》髻高也。《禮·檀弓》尔無從從爾。

《集韻》鋤江切,浞平聲。義同。

《唐韻》慈用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才用切,?俗去聲。《說文》本作?。隨行也。《詩·齊風》其從如雲。《論語》從我者,其由與。

《韻會》從天子曰法從,侍從。《書·囧命》其侍御僕從。《前漢·揚雄傳》趙昭儀,每上甘泉常法從。《註》師古曰:以法言當從耳。一曰從,法駕也。《後漢·百官志》羽林郞掌宿衞侍從。

《集韻》《類篇》?似用切,音頌。同宗也。《爾雅·釋親》父之世父,叔父爲從祖,祖父。父之世母,叔母爲從祖,祖母。《釋名》從祖父母,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,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。

《集韻》子用切。與縱同。《禮·曲禮》欲不可從。《論語》從之純如也。(從)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
从【卷八】【从部】


隨行也。从辵从,从亦聲。慈用切


说文解字注


(从)相聽也。聽者、聆也。引伸爲相許之偁。言部曰。許、聽也。按从者今之從字。從行而从廢矣。周禮司儀。客?拜辱於朝。陸德明本如此。許書凡云从某。大徐作从。小徐作從。江氏聲曰。作从者是也。以類相與曰从。从二人。疾容切。九部。以今音言之。从亦可去聲。凡从之屬皆从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