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固
※ 固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固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固
⒈ 结实,牢靠:坚固。稳固。巩固。凝固。加固。
⒉ 坚定,不变动:固执。固定。固本。
⒊ 本,原来:固有。固步自封(亦作“故步自封”)。
⒋ 鄙陋(见识浅少)。
⒌ 姓。
异体字
- 怘
- 痼
造字法
形声:从囗、古声
English
to become solid, solidify; strength
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◎ 固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囗( ),“围”的古体字,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,古声。本义:坚,坚固)
(2) 同本义 [solid;firm]
固,四塞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亦孔之固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。传:“固,坚也。”
脩陈固列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
弱颜固植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
筋骨欲其固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达郁》
秦孝公据殽函之固。—— 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
如是则兵劲城固,敌国畏之。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
良马固车。——《韩非子·难势》
(3) 又如:固项(牛皮制的护领);固阴(隆冬时阴气固结);固植(根基巩固。比喻意志坚定不移)
(4) 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 [strategically located and difficult of access]
荆州与国邻接,江山险固,沃野万里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今夫颛臾,固而近于 费,今不取,后世必为子孙忧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(5) 又如:固塞(坚固的要塞)
(6) 久 [of long time]
固,久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诂》
臣固闻之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六》
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
(7) 疾病经久难治的。后作“痼” [chronic]
季冬行春令,则“国多固疾。”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
太后前闻商有女,欲以备后宫, 商言有固疾。——《汉书·王商传》
(8) 安定,稳固 [stable]
根不固而求木之长,德不厚而思国之安,臣虽下愚,知其不可。——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国可以固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二》
(9) 又如:固色(安定的情绪和神色)
(10) 固执,专一 [single-minded]
汝心之固,固不可彻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——唐·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(11) 又如:固护(精神专一,意志坚定)
(12) 鄙陋 [superficial;sallow]
鄙人固陋,不知忌讳。——汉· 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
(13) 又如:固陋
奢则不逊,俭则固,与其不逊也宁固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(14) 坚定 [firm]
上无固植,下有疑心。——《管子·洁法》
公夫人甚爱女,每迎女,婿固不遣。——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
(15) 又如:固植(固志。坚定的意志);固色(坚定的志节);固宠(宠幸眷爱,坚定不移)
词性变化
◎ 固
〈动〉
(1) 安定 [stabilize]。如:固圉(使边境安静无事)
(2) 巩固;使坚固;加固 [solidify;strengthen]
固国不以山溪之险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臣闻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。——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(3) 又如:固堤;固垒(加固营垒);固壁清野(固壁,加固壁垒,使敌不易攻击;清野,转移人口、物质,使敌无所获取);固位(巩固保持权位)
(4) 安守;坚守 [abide by]
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竟抱固穷节,饥寒饱所更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饮酒》诗十六
(5) 又如:固穷(信守道义,安于贫贱穷困)
(6) 禁锢;闭塞 [close up;stop up]。如:固扃(牢牢关闭);固塞(闭塞,不开朗)
◎ 固
〈副〉
(1) 执意;坚决地 [firmly;resolutely]
蔺相如固止之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少年固强之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(2) 又如:固守阵地;固却(坚决拒绝);固获(坚持据为己有);固谢(执意推辞;谢绝);固让(再三辞让)
(3) 必,一定 [surely]
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,固将愁苦而终穷。——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
(4) 又如:固必(引申义:一定;必然);固当如此
(5) 原来;本来 [originally]
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(6) 当然;仍然 [of course]
天下分裂,而唐室固以微矣。—— 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余固笑而不信也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(7) 确实 [certainly]
沛公默然,曰:“固不如也。且为之奈何?”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(8) 已经 [already]
以小舟涉鲸波,出无可奈何,而死固付之度外矣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
(9) 又如:固众(固然很多)
(10) 通“胡”( )。何,何故 [why]
夫明白入素,无为复朴,体性抱神,以游世俗之间者,汝将固惊邪?——《庄子·天地》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1.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生在我前面,他领会道理本来就早于我,我跟随他学习;生在我后面,如果他领会道理也早于我,我也跟随他学习。
2.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也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当他夺取荆州,攻占江陵,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,战船首尾相接长达千里,旌旗遮蔽天空,面对大江斟酒,横执长矛赋诗,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,可如今又在哪里呢?
3.曰:有之。曰:是心足以王矣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,臣固知王之不忍也。——《孟子》《齐桓晋文之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齐宣王)说:“有这件事。”(孟子)说:“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。百姓都认为大王吝惜(一头牛),而我确实知道您是(出于)于心不忍。”
4.曰: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,寡固不可以敌众,弱固不可以敌强。——《孟子》《齐桓晋文之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孟子)说:“那么(可见)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,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,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。
5.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,因其固然,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乎!——《庄子》《庖丁解牛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,击入大的缝隙,顺着(骨节之间的)空处进刀,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,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,不曾拿刀去尝试,更何况大骨呢!
6.良曰: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?沛公默然,曰:固不如也。且为之奈何?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张良说:“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?”刘邦沉默了一会儿,说:“当然不如啊。要怎么办呢?”
7.成视之,庞然修伟,自增惭怍,不敢与较。少年固强之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成名一看,对方那只蟋蟀身形庞大修长,自己越发惭愧,不敢比试。少年坚持要比。
8.臣闻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;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。——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臣听说,想要树长得好,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;想要水流得远,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;想要国家安定,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。
9.源不深而望流之远,根不固而求木之长,德不厚而思国之理,臣虽下愚,知其不可,而况于明哲乎!——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,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,德行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,我虽然很愚昧无知,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,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!
10.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。——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至于天下对我对怨恨非议这么多,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。
11.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——杜牧《阿房宫赋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这使得天下人不敢口上言语而只敢心中含怒。独夫秦始皇的心,也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。
12.则秦之所大欲,诸侯之所大患,固不在战矣。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那么,秦国最大的欲望,六国诸侯最大的忧患,的确就不在战争了。
13.然则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无厌,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。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。至于颠覆,理固宜然。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既然如此,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,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之时,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,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。所以,不用作战,谁强谁弱、谁胜谁负已经判然分明了。六国终于灭亡,是理所当然的。
14.庄子曰:夫子固拙于用大矣。——《庄子》《五石之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庄子说:“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!
15.秦孝公据崤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,拥有雍州的土地,君臣牢固地守卫着,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,有席卷天下,征服九州,控制四海的意图,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。
16.然后践华为城,因河为池,据亿丈之城,临不测之渊,以为固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然后据守华山作为帝都城墙,凭借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,上据亿丈高的城墙(华山),下临不可测的深渊(黄河),以为非常坚固。
17.天下已定,始皇之心,自以为关中之固,金城千里,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天下已经平定,始皇的内心,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,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,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。
18.且夫天下非小弱也,雍州之地,崤函之固,自若也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况且一统天下的秦朝并不弱小,雍州的地势,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,还是像原来的样子。
19.固时俗之工巧兮,偭规矩而改错。背绳墨以追曲兮,竞周容以为度。——屈原《离骚(节选)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20.鸷鸟之不群兮,自前世而固然。何方圜之能周兮,夫孰异道而相安?——屈原《离骚(节选)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21.屈心而抑志兮,忍尤而攘诟。伏清白以死直兮,固前圣之所厚。——屈原《离骚(节选)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22.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,悲夫!——王義之《兰亭集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我)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,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。后人看待今人,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,可悲啊!
23.驼闻之曰:甚善。名我固当。因舍其名,亦自谓橐驼云。——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橐驼听说后,说:“这个名字很好啊。用这个名字称呼我确实很恰当。”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,也自称起“橐驼”来。
24.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,硿硿焉。余固笑而不信也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庙里的僧人让小童拿着斧头,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块敲打,硿硿地发出声响。我本来就觉得很好笑,并不相信。
25.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——《孟子》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26.北山愚公长息曰:汝心之固,固不可彻,曾不若孀妻弱子。——《列子》《愚公移山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北山愚公长叹说:“你的思想真顽固,顽固得没法改变,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。
27.曩者霸上、棘门军,若儿戏耳,其将固可袭而虏也。至于亚夫,可得而犯邪!称善者久之。——司马迁《周亚夫军细柳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先前霸上、棘门的驻军,简直就像儿戏一样,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。至于周亚夫,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?”称赞了周亚夫很久。
28.庄子曰: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鱼之乐?惠子曰: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鱼也,子之不知鱼之乐,全矣!——《庄子》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庄子说:“你不是我,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?”惠施说:“我不是你,固然不知道你;你本来就不是鱼,你不知道鱼的快乐,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!”
29.玄德大喜,遂命关、张入,拜献金帛礼物。孔明固辞不受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30.乃丹书帛曰陈胜王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以怪之矣。——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用朱砂在丝帛上写了“陈胜王”三个字,再把丝帛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的肚子里,士兵买鱼回来烹食,发现了鱼肚子里的丝帛,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。
31.召令徒属曰:公等遇雨,皆已失期,失期当斩。藉第令毋斩,而戍死者固十六七。——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,宣布号令,说:“各位(在这里)遇到大雨,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。过期就要杀头。就算侥幸不杀头,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。
32.何处望神州?满眼风光北固楼。千古兴亡多少事?悠悠。不尽长江滚滚流。——辛弃疾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康熙字典
固【丑集上】【囗部】 康熙筆画:8画,部外筆画:5画
〔古文〕怘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
古慕切,音顧。《說文》四塞也。从囗古聲。《徐鍇曰》淮南子謂九州之險,爲九州之塞也。《禮·禮運》城郭溝池以爲固。《周禮·夏官·掌固》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。《註》掌國所依阻者。城郭已下數事,皆是牢固之事也。《孟子》固國不以山谿之險。
又《唐韻》堅也。《論語》學則不固。《詩·魯頌》式固爾猷,淮夷卒獲。《禮·曲禮》將適舍求無固。《註》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,執所欲,而必得之,非爲客之義。
又《廣韻》再辭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禹拜稽首固辭。《禮·投壺》敢固以請。《註》固之言如故也,如故者,重辭也。
又執一不通也。《論語》非敢爲佞也,疾固也。《孟子》固哉,高叟之爲詩也。
又鄙陋也。《禮·曲禮》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。《註》謂鄙野不達禮也。
又《哀公問》公曰:寡人固不固,焉得聞此言。《註》固,陋也。
又本然之詞。《孟子》天下固畏齊之强也。《又》固所願也。
又已然之詞。《孟子》夫世祿,滕固行之矣。
又《屈原·離騷》自前世而固然。
又常然之詞。《孟子》若固有之。
又固守也。《論語》君子固窮。
又姓。《說苑》有固乗。
又僕固,複姓。唐有僕固懷恩。
又固始,漢侯國名。成固,縣名。固陵,聚名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固始國,屬豫州汝南郡。成固,屬益州漢中郡。固陵,屬豫州
國陽夏縣。
又與錮通。《禮·月令》季冬行春令,國多固疾。《註》謂久疾不瘥也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固【卷六】【囗部】
四塞也。从囗古聲。古慕切
说文解字注
(固)四塞也。四塞者無罅漏之謂。周禮夏官掌固注云。固、國所依阻者也。國曰固。野曰險。按凡堅牢曰固。又事之巳然者曰固、卽故之假借字也。漢官掌故、唐官多作掌固。从囗。古聲。古慕切。五部。
- 固的词语 组词
- 固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