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归
※ 归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归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归(歸)
⒈ 返回,回到本处:归国。归程。归侨。归宁(回娘家看望父母)。归省()(回家探亲)。归真反璞。
⒉ 还给:归还。物归原主。
⒊ 趋向,去往:归附。众望所归。
⒋ 合并,或集中于一类,或集中于一地:归并。归功。归咎。
⒌ 由,属于:这事归我办。归属。
⒍ 结局:归宿()。
⒎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:九归。
⒏ 古代称女子出嫁:“之子于归,宣其室家”。
⒐ 自首。
异体字
- 歸
- 帰
- 㱕
- 䢜









汉英互译
go back to、return、turn over to
造字法
原为形声
English
return; return to, revert to
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◎ 归
歸
〈动〉
(1) (会意。从止,从婦省。本义:女子出嫁)
(2) 同本义 [(of a woman) get married]
归,女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帝乙归妹。——《易·泰》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(之子:这个女子)
女有归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
妇人谓嫁曰归。——《公羊传·隐公二年》
生女有所归,鸡狗亦得将。——杜甫《新婚别》
后五年,吾妻来归,时至轩中,从余问古事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(3) 又如:归适(出嫁);归女(嫁女);归妹(嫁妹)。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
害瀚害否,归宁父母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葛覃》
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,出曰来归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
大归曰来归。——《公羊传》
(4) 又如:归安(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);归宗(出嫁女子回归娘家)。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
阿母大拊掌:“不图子自归!”
(5) 返回,回来 [go back;return]
归,返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明公归自王。——西周金文《矢( )令彝》
分兵断其归津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——《论语·先进》
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主人忘归客不发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(6) 又如:归槽(回家);归升(回归天界);归朝(回朝);归本(返回农耕);归沐(回家洗沐)
(7) 归还 [return sth. to;give sth. back to;restore sth. to]
久假而不归。——《孟子·尽心上》
臣请完璧归赵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则其读书也必专,而其归书也必速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(8) 又如:归事(交还政权);归元(归还人头);归俗(还俗);归业(回复原来的正业)
(9) 辞官回家 [resign]
开荒田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
(10) 又如:归耕(辞官归里);归老(辞官返回故里养老);归休(辞官退休);归卧(归林。辞官还乡);归道(辞谢师职)
(11) 死 [pass away]
汝生于浙而葬于斯,离吾乡七百里矣,当时虽觭梦幻想,宁知此为归骨所耶?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(12) 又如:归道山(死亡);归阴(死);归土(埋死人于土中);归休(死去);归神(归天。旧指离开人世,回归神位)
(13) 投案自首 [surrender]。如:归诚(归服投诚);归首(归降,自首投案);归命(归顺,顺从);归奉王朔(归顺朝廷)
(14) 合并;归依;归属;归到一处 [put together]
微斯人,吾谁与归?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, 丹不忍以己之私,而伤长者之意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,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,亦无不可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(15) 又如:归注(汇合)
(16) 趋向;归向 [tend]
况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,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今殴民而归之农,皆著于本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
(17) 又如:归止(归着,归宿);归一(一样);归市(涌向集市);殊途同归
(18) 用在重叠动词间,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。如:玩笑归玩笑,事情可得认真去办
(19) 结算 [settle accounts]
到晚,牛浦回家,问着他,总归不出一个清账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(20) 通“馈”( )。饷,赠送 [give as a gift]
归公乘马,祭服五称。——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
(21) 又如:归衣(赠送衣服)
词性变化
◎ 归
歸
〈名〉
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[division on the abacus with a one-digit divisor]。如:九归
◎ 归
歸
〈形〉
羞惭 [ashamed;abashed]
面目犂黑,状有归色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基本词义
◎ 归
歸
〈动〉
(1) 通“馈”。赠送 [present]。如:归示(赠送嘉示);归赈(赠送祭社稷或祭宗庙所用的生肉)
(2) 惭愧 [feel ashamed]。如:归色(愧色)
(3) 另见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1.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——曹操《短歌行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2.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——陶渊明《归园田居(其一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3.忽闻水上琵琶声,主人忘归客不发。——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4.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——《诗经·邶风》《静女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5.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——秦观《鹊桥仙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6.曰: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曾皙)说:“暮春时节,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。成年人五六个,少年六七个,到沂水去洗洗澡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,唱着歌回家。”
7.又回忆六七年前,吾之逃家复归也,汝泣告我:望今后有远行,必以告妾,妾愿随君行。吾亦既许汝矣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再回忆六七年前,我从家里逃走又回去时,你哭着告诉我:“希望今后出远门,一定要告诉我,我愿意随你一道去。”我也已答应了你。
8.早出暮归,提竹筒铜丝笼,于败堵丛草处,探石发穴,靡计不施,迄无济。即捕得三两头,又劣弱不中于款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于是他)早出晚归,提着竹筒铜丝笼,在残破的墙垣或杂草丛生的地方,勘探石隙,发掘洞穴,什么办法都用上了,最终也没有成功。即使捉到三两只,也是品相差个头小不入流。
9.展玩不可晓。然睹促织,隐中胸怀。折藏之,归以示成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把看了一阵不知道什么意思。然而看到画着蟋蟀,与心事暗合。就把纸片折叠起来收好,回家给成名看。
10.审视,巨身修尾,青项金翅。大喜,笼归,举家庆贺,虽连城拱璧不啻也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仔细察看,个头大,尾巴长,青色的脖颈,金色的翅膀。成名十分高兴,将它装在笼子里带回家,全家庆贺,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。
11.儿惧,啼告母。母闻之,面色灰死,大骂曰:业根,死期至矣!而翁归,自与汝覆算耳!儿涕而出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孩子害怕,哭着告诉他母亲。母亲听了,面如死灰,大骂说:“惹祸的东西,你的死期到了!你爹回来,自然会跟你算账的!”孩子哭着跑了出去。
12.未几,成归,闻妻言,如被冰雪。怒索儿,儿渺然不知所往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不多时,成名回来,听到妻子的话,全身好像盖上了一层冰雪。怒气冲冲地寻找儿子,儿子无影无踪不知跑到哪里去了。
13.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。归帆去棹残阳里,背西风,酒旗斜矗。彩舟云淡,星河鹭起,画图难足。——王安石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14.颜渊问仁。子曰: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颜渊曰:请问其目。子曰: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颜渊曰: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(《颜渊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颜渊问仁德。孔子说:“约束自我,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,这就是仁。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。实践仁德在于自己,哪里在于别人呢?”颜渊说:“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。”孔子说:“不合礼的事不看,不合礼的话不听,不合礼的话不说,不合礼的事不做。”颜渊说:“我虽然不聪敏,让我实践您这话吧。”
15.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。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。——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16.楚使怒去,归告怀王。怀王怒,大兴师伐秦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,回去报告怀王。怀王大怒,大规模出动军队讨伐秦国。
17.魏闻之,袭楚至邓。楚兵惧,自秦归。而齐竟怒不救楚,楚大困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魏国知道这一情况,趁机袭击楚国,一直打到邓地。楚军恐惧,从秦国撤退。而齐国终究因为气愤而不来援救楚国,楚国处境极为艰难。
18.入武关,秦伏兵绝其后,因留怀王,以求割地。怀王怒,不听。亡走赵,赵不内。复之秦,竟死于秦而归葬。——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进入武关,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的后路,于是扣留怀王来强求楚国割让土地。怀王很愤怒,不答应。他逃往赵国,赵国不肯接纳。又到秦国,最后死在秦国才回国安葬。
19.天汉元年,且鞮侯单于初立,恐汉袭之,乃曰:汉天子我丈人行也。尽归汉使路充国等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天汉元年,且辊侯单于刚刚被立为单于,害怕汉朝攻击,就说:“汉天子是我的长辈。”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。
20.及卫律所将降者,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连同卫律所率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,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阙氏归附汉朝。
21.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。武谓惠等:屈节辱命,虽生,何面目以归汉!引佩刀自刺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听取供词。苏武对常惠等人说:“污损了节操,辜负了使命,即使活着,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!”苏武拔出佩刀来自杀。
22.武气绝,半日复息。惠等哭,舆归营。单于壮其节,朝夕遣人候问武,而收系张胜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武已经气绝了,半天才又能呼吸。常惠等人哭了,用车载送苏武回营帐。单于很认为苏武的气节豪壮,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,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。
23.律曰:苏君,律前负汉归匈奴,幸蒙大恩,赐号称王。拥众数万,马畜弥山,富贵如此!苏君今日降,明日复然。空以身膏草野,谁复知之!武不应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卫律说:“苏先生,我先前背叛汉朝归附匈奴,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,赐我爵号称王。有几万手下,牛马满山,富贵到这种地步!苏先生今天投降了,明天也会这样。白白拿身体给荒野做肥料,谁又能知道呢!”苏武不理他。
24.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,使牧羝,羝乳乃得归。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于是把他转移到北海边上荒无人烟的区域,让他放公羊,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来。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,分别囚禁到其他地方。
25.终不得归汉,空自苦亡人之地,信义安所见乎?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您终究不能回国,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,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?
26.世言晋王之将终也,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:梁,吾仇也;燕王吾所立,契丹与吾约为兄弟,而皆背晋以归梁。此三者,吾遗恨也。——欧阳修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时,把三支箭赐给庄宗,告诉他说:“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;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,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,可是他们都背叛我归顺了梁。这三个人是我到死还感到悔恨的事情。
27.及仇雠已灭,天下已定,一夫夜呼,乱者四应,仓皇东出,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,君臣相顾,不知所归,至于誓天断发,泣下沾襟,何其衰也!——欧阳修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等到仇人已经消灭,天下已经平定,一人在夜里呼喊,作乱的人四方响应,他匆忙往东逃,还没见到乱贼,手下的士卒就溃散了,君臣面面相觑,不知道到哪里去,最后剩下的那些将领只落得截断头发,对天发誓愿以死相报,大家的泪水浸湿了衣襟,又是多么衰败啊!
28.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!妾不堪驱使,徒留无所施,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29.卿但暂还家,吾今且报府。不久当归还,还必相迎取。以此下心意,慎勿违吾语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30.下马入车中,低头共耳语:誓不相隔卿,且暂还家去;吾今且赴府,不久当还归,誓天不相负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31.阿母大拊掌,不图子自归:十三教汝织,十四能裁衣,十五弹箜篌,十六知礼仪,十七遣汝嫁,谓言无誓违。汝今何罪过,不迎而自归?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32.府吏闻此变,因求假暂归。未至二三里,摧藏马悲哀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33.异日图将好景,归去凤池夸。——柳永《望海潮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34.余既为此志,后五年,吾妻来归,时至轩中,从余问古事,或凭几学书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已经作了这篇志,过了五年,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,她时常来到轩中,问我一些古代的事情,或者伏在桌旁学写字。
35.吾妻归宁,述诸小妹语曰:闻姊家有阁子,且何谓阁子也?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妻子回娘家省亲,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:“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,那么什么是阁子呀?”
36.及少日,眷然有归欤之情。何则?质性自然,非矫厉所得。——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没过多久,我便思念田园,有了辞官回家的想法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的本性天然如此,不是造作勉强所能(拘束)。
37.仲秋至冬,在官八十余日。因事顺心,命篇曰《归去来兮》。——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从八月到冬天,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官。因辞官之事顺遂心意,写了这篇名为《归去来兮》的文章。
38.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胡不归?既自以心为形役,奚惆怅而独悲?——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归去吧,田园快要荒芜了,为什么还不回去呢?既然自己使精神受到形体的役使,为什么(还要如此)惆怅而独自伤悲?
39.归去来兮,请息交以绝游。世与我而相违,复驾言兮焉求?悦亲戚之情话,乐琴书以消忧。——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归去吧,让我断绝那世俗的交游。(既然)这尘世和我的情志彼此违背,还要驾车出去把什么追求?喜爱亲人间的知心话,乐于弹琴读书来消愁解忧。
40.聊乘化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疑!——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,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以怀疑?
41.朱弦已为佳人绝,青眼聊因美酒横。万里归船弄长笛,此心吾与白鸥盟。——黄庭坚《登快阁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42.海日生残夜,江春入旧年。乡书何处达?归雁洛阳边。——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,冲破残夜,驱尽大地的黑暗,大江弥漫着温暖的气息,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。我多么思念故乡,书信早已写好,如何寄回家园?掠过天空的北归鸿雁啊,拜托你们,把信捎到洛阳那边。
43.一屠晚归,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。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。——蒲松龄《狼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有个屠户天晚回家,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,只剩下一些骨头。路上遇到两只狼,紧跟着走了很远。
44.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——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45.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归来见天子,天子坐明堂。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强。——《木兰诗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46.草树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斗芳菲。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——韩愈《晚春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47.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——杜甫《望岳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48.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——王绩《野望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49.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——王维《使至塞上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50.天接云涛连晓雾,星河欲转千帆舞。仿佛梦魂归帝所,闻天语,殷勤问我归何处。——李清照《渔家傲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51.一曲新词酒一杯,去年天气旧亭台。夕阳西下几时回?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小园香径独徘徊。——晏殊《浣溪沙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52.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——李清照《如梦令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53.式微式微,胡不归?微君之故,胡为乎中露?——《诗经·邶风》《式微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54.式微式微,胡不归?微君之躬,胡为乎泥中?——《诗经·邶风》《式微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55.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。——《礼记》《大道之行也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因此人们不单敬爱、奉养自己的父母,不单疼爱、抚育自己的子女,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,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,幼童能顺利地成长,使老而无妻的人、老而无夫的人、幼年丧父的孩子、老而无子的人、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。男子要有职业,女子要及时婚配。
56.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,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——杜甫《石壕吏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57.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。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叹息。——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58.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时六年九月十五日。——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啊!(如果)没有这样的人,我和谁志同道合呢?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。
59.若夫日出而林霏开,云归而岩穴暝,晦明变化者,山间之朝暮也。——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,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,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,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。
60.朝而往,暮而归,四时之景不同,而乐亦无穷也。——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早晨上山,傍晚返回,四季的景色不同,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。
61.已而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,太守归而宾客从也。——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,人的影子散乱一地,是太守回去,宾客跟从啊。
62.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——苏轼《水调歌头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63.玄德忙施礼,问曰:令兄在庄否?均曰:昨暮方归。将军今日可与相见。言罢,飘然自去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64.孔明曰:亮夜观天象,刘表不久人世;刘璋非立业之主:久后必归将军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65.次日,诸葛均回,孔明嘱咐曰: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,不容不出。汝可躬耕于此,勿得荒芜田亩。待我功成之日,即当归隐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66.调停已毕,然后归坐。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,不吃了,只坐在一边吃茶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67.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,是可谓善学者矣。其将归见其亲也,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。——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。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。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,我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。
68.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——范仲淹《渔家傲·秋思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69.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——苏轼《定风波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70.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道逢乡里人:家中有阿谁?——《乐府诗集》卷二十五《十五从军征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71.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——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72.梅花南北路,风雨湿征衣。出岭同谁出?归乡如此归!山河千古在,城郭一时非。饿死真吾志,梦中行采薇。——文天祥《南安军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73.三年羁旅客,今日又南冠。无限山河泪,谁言天地宽。已知泉路近,欲别故乡难。毅魄归来日,灵旗空际看。——夏完淳《别云间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康熙字典
歸【辰集下】【止部】 康熙筆画:18画,部外筆画:14画
〔古文〕
《唐韻》舉韋切《集韻》居韋切,
音騩。還也,入也。《詩·小雅》薄音旋歸。
又還所取之物亦曰歸。《春秋·定十年》齊人來歸鄆、讙、龜隂田。
又《禮·祭義》父母全而生之,予全而歸之。《孟子》久假而不歸。皆還復之義。
又《春秋·隱元年》歸惠公仲子之賵。《杜註》歸者,不反之辭。《桓七年》突歸于鄭。《穀梁傳》歸,易辭也。
又依歸也。《詩·曹風》于我歸處。《毛傳》歸,依歸也。
又歸附也。《穀梁傳·莊二年》王者,民之所歸往也。《詩·大雅》豈弟君子,民之攸歸。
又《說文》女嫁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禮·禮運》男有分,女有歸。
又《穀梁傳·隱二年》婦人謂嫁曰歸,反曰來歸。《註》嫁而曰歸,明外屬也。反曰來歸,明從外至也。《左傳·莊二十七年》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,出曰來歸。夫人歸寧曰如某,出曰歸于某。
又投也,委也。《左傳·襄三年》請歸死于司敗。
又《前漢·申屠嘉傳》鼂錯恐自歸景帝。《註》師古曰:自首于天子。
又與也,許也。《論語》天下歸仁焉。
又合也。《禮·緇衣》私惠不歸德。《註》謂不合於德義。
又終也。《左傳·宣十一年》以討召諸侯,而以貪歸之。
又歸妹,卦名。
又三歸,臺名。《史記註》三歸,取三姓女也。
又指趨曰歸。《易·繫辭》殊途而同歸。《史記·李斯傳》覩指而識歸。
又道家有八歸。《參同契》九還、七返、八歸、六居。《註》八歸者,天三生木,地八成汞,戊己一合,木汞之眞,歸煉鼎中,故曰八歸。
又《謝察微·算經》有歸法,歸已入之數也。
又歸藏,黃帝《易》名。一曰殷《易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卜掌三《易》之灋,二曰歸藏。《註》歸藏者,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。此《易》以純坤爲首,故名。
又《爾雅·釋親》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,謂姪之子爲歸孫。
又饋也。《論語》歸孔子豚。《晉語》不腆敝邑之禮,敢歸諸下執政。
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太行之山,其首曰歸山,其上有金玉,其下有碧。
又州名。《廣韻》本春秋夔子國,武德初,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,置州,取歸國爲名也。《廣輿記》今屬荆州府。
又姓。
又歸邪,星氣名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如星非星,如雲非雲,名曰歸邪。歸邪出,必有歸國者,邪音虵。
又忘歸,矢名,見《公孫子》。
又姊歸,鳥名。當歸,藥名。
又《集韻》求位切,音匱。同饋。《說文》餉也。亦讀如字。義見上。籀省作㱕。漢
作歸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歸【卷二】【止部】
女嫁也。从止,从婦省,
聲。㱕,籒文省。舉韋切〖注〗
,古文歸。
说文解字注
(歸)女嫁也。公羊傳、毛傳皆云。婦人謂嫁歸。此非婦人假歸名。乃凡還家者假婦嫁之名也。从止、婦省。當云从婦止、婦省。寫者奪之。婦止者、婦止於是也。
聲。舉韋切。十五部。林罕妄改爲追省聲。
(㱕)籒文省。會意。
- 归的词语 组词
- 归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