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再
※ 再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再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再
⒈ 表示又一次,有时专指第二次,有时又指多次:再次。再衰三竭。
⒉ 表示重复或继续,多指未然:再说。
⒊ 表示更,更加:再勇敢一点。
⒋ 表示承接前一个动作:想好了再写。
异体字
汉英互译
again、anew、more、once more、any longer、any more
造字法
会意
English
again, twice, re-
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◎ 再
[数]
(1) (会意。小篆:从一,冓( )省。“冓”是“构”的初文,甲骨文字形,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。本义:第二次)
(2) 同本义 [another time]
再,一举而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冓者,加也。对耦之词曰二,重叠词曰再。
再刺再宥再赦。——《周礼·司刺》
樊缨十有再就。——《周礼·巾车》
酒肉之赐弗再拜。——《礼记·玉藻》
过言不再。——《礼记·儒行》。注:“犹不更也。”
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
再战而烧夷陵。——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
再迁为太史令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敌枪再击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再则曰老大帝国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(3) 又如:再录一堂(复审一次);再速(再请);再二(第二次,再次);再之(第二次,第三次);再眠(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)
(4) 两次 [two times;doubly;twice]
女工再税。——《盐铁论·本议》
击赵者再。——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
日再食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再夺门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至再三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词性变化
◎ 再
〈副〉
(1) 事情或行为重复,继续 [again;afresh;once again]
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。——叶紫《星》
(2) 又如:再试一次;拿来再商量;再议;再思(再度思考);再聘(再度婚娶);再阐(再度显扬)
(3) 重,重新 [anew]
勿复再言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再火令药用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再眺山下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寰再上疏。——《明史》
(4) 又如:再计(重新谋划);再审(重新审查)
(5) 更,更加 [once more]——表示程度
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。——茅盾《雷雨前》
(6) 又如:再高点儿;再多点儿
(7) 另,另外 [another]。如:再吃一点菜;再创新纪录;再行(另外进行某项活动)
(8)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,强调情况的普遍性
进了门,找周嫂子,再找不着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(9) 用于让步句,常同“也”、“都”配合使用,有“即使多么”、“不管怎样”的意思 [in any case]
水再深脚也能过,山再高手也能攀。——《赶车传》
(10) 表示转折,相当于“却”、“也” [but;yet]
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,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(11)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、并存、相当于“且…且”、“又…又”
其词旨乃典乃文,再恳再切,实可警策未悟。——《全唐文纪事》
中学教材古诗文词例汇总
1.张良入谢,曰:沛公不胜杯杓,不能辞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,再拜献大王足下,玉斗一双,再拜奉大将军足下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张良进去道歉,说:“沛公不胜酒力,不能当面告辞。让我奉上白璧一双,拜两拜敬献给大王;玉斗一双,拜两拜进献给大将军。”
2.(正旦唱)婆婆也,再也不要啼啼哭哭,烦烦恼恼,怨气冲天。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,不明不暗,负屈衔冤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3.(正旦再跪科,云)大人,如今是三伏天道,若窦娥委实冤枉,身死之后,天降三尺瑞雪,遮掩了窦娥尸首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4.(正旦再跪科,云)大人,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,从今以后,着这楚州亢旱三年!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5.小二独自一个撺梭也似伏侍不暇。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,自行烫酒。约计吃过十数杯,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6.李小二道:你不省得,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,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。倘或叫得他来看了,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,他肯便罢?做出事来,须连累了我和你。你只去听一听,再理会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7.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,迎着北风,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,开了锁,入内看时,只叫得苦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8.把被卷了,花枪挑着酒葫芦,依旧把门拽上,锁了,望那庙里来。入得庙门,再把门掩上。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,拨将过来靠了门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9.林冲就伏门边听时,是三个人脚步响,直奔庙里来;用手推门,却被石头靠住了,再也推不开。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10.一个道:再看一看,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,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,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11.再穿了白布衫,系了搭膊,把毡笠子带上,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,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,提了枪,便出庙门投东去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12.见红女白婆,填塞门户。入其舍,则密室垂帘,帘外设香几。问者爇香于鼎,再拜。巫从旁望空代祝,唇吻翕辟,不知何词。各各竦立以听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只见红装的少女、白发的老婆婆堵住门口。进入屋里,密室里拉着帘子,帘外摆着香案。求卜的人点燃香炉中的香,拜两次。神巫在旁边望着空中替求卜的人祷告,嘴唇一张一合,不知道在说什么。求卜的人都恭敬地站着听。
13.赵尝五战于秦,二败而三胜。后秦击赵者再,李牧连却之。洎牧以谗诛,邯郸为郡,惜其用武而不终也。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,败了两次,胜了三次。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,李牧连续打退了它。等到李牧因为受谗谤而被杀害,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,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啊。
14.臣事君,犹子事父也,子为父死,亡所恨,愿勿复再言!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臣子侍奉君主,就像孩子侍奉父亲一样,孩子为父亲而死,没有什么怨恨的,希望您你不要再说了!”
15.府吏默无声,再拜还入户,举言谓新妇,哽咽不能语: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16.府吏再拜还,长叹空房中,作计乃尔立。转头向户里,渐见愁煎迫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17.东犬西吠,客逾庖而宴,鸡栖于厅。庭中始为篱,已为墙,凡再变矣。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东家的狗(听到西家的声音)就对着西家叫,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,鸡在厅堂里栖息。庭院中先是用篱笆隔开,不久后砌成了墙,一共变了两次。
18.不以木为之者,木理有疏密,沾水则高下不平,兼与药相粘,不可取;不若燔土,用讫再火令药镕,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——沈括《活板》(初中·七年级下册)
19.杨志喝着军汉道:快走!赶过前面冈子去,却再理会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0.杨志却待再要回言,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。杨志道:俺说甚么,兀的不是歹人来了!撇下藤条,拿了朴刀,赶入松林里来,喝一声道:你这厮好大胆,怎敢看俺的行货!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1.提了朴刀,再回担边来。老都管道:既是有贼,我们去休。杨志说道:俺只道是歹人,原来是几个贩枣子的客人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2.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,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,再为商酌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3.胡屠户站在一边,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;自己看时,把个巴掌仰着,再也弯不过来。自己心里懊恼道: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,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。想一想,更疼的狠了,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4.胡屠户再三不安道:些须几个钱,不够你赏人!范进又谢了邻居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5.范进再三推辞,张乡绅急了,道:你我年谊世好,就如至亲骨肉一般,若要如此,就是见外了。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,作揖谢了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6.范进道: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,若用完了,再来问老爹讨来用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7.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,欲再往访之。关公曰:兄长两次亲往拜谒,其礼太过矣。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,故避而不敢见。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!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8.关、张在外立久,不见动静,入见玄德犹然侍立。张飞大怒,谓云长曰:这先生如何傲慢!见我哥哥侍立阶下,他竟高卧,推睡不起!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,看他起不起!云长再三劝住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29.贾母便笑道:这屋里窄,再往别处逛去罢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30.寓逆旅,主人日再食,无鲜肥滋味之享。——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住在客舍里,每天只吃两顿饭,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。
31.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——《左传》《曹刿论战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打了胜仗以后,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。曹刿答道:“打仗,要靠勇气。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,二通鼓时勇气减弱,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穷尽了。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勇气正盛,所以打败了他们。
康熙字典
再【子集下】【冂部】 康熙筆画:6画,部外筆画:4画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
作代切,音載。《說文》一舉而二也。从冓省。《徐曰》一言舉二也。《玉篇》兩也。《廣韻》重也,仍也。《書·禹謨》朕言不再。《禮·儒行》過言不再。《註》知過則改,故不再也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。
又子例切,音祭。《楚辭·九章》背法度而心治兮,辟與此其無異。寧溘死而流亡兮,恐禍殃之有再。
说文解字
说文解字
再【卷四】【冓部】
一舉而二也。从冓省。作代切
说文解字注
(再)一舉而二也。凡言二者、對偶之詞。凡言再者、重複之詞。一而又有加也。从一、冓省。冓者、架也。架古衹作加。作代切。一部。
- 再的词语 组词
- 再的成语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