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且字的解释
且

拼音 qiě jū 注音ㄑ一ㄝˇ ㄐㄨ
部首一部 总笔画5画 结构单一
五笔EGD 五行 统一码4E14
笔顺丨フ一一一
名称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

※ 且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且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语文网 www.yuwen.vip 更经典,更权威!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qiě(ㄑ一ㄝˇ)

⒈  尚,还,表示进一层:既高且大。尚且。况且。

⒉  表示暂时:苟且偷安。姑且。

⒊  表示将要、将近:城且拔矣。年且九十。

⒋  一面这样,一面那样:且走且说。

⒌  表示经久:这双鞋且穿呢!

⒍  文言发语词,用在句首,与“夫”相似:且说。

⒎  姓。

其他字义

jū(ㄐㄨ)

⒈  文言助词,用在句末,与“啊”相似。

⒉  多的样子。

⒊  农历六月的别称。

⒋  敬慎的样子:“有萋有且”。

⒌  古同“趄”,趑趄。

异体字

  • ?
  • ?
  • ?

汉英互译

even、just

造字法

象形:像神主牌位之形

English

moreover, also (post-subject); about to, will soon (pre-verb)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〈助〉

(1) 用在句末,相当于“啊”

狂童之狂也且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褰裳》

(2) 另见 qiě

基本词义

qiě

〈代〉

此,这;今 [this]

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。毛传:“且,此也。”

词性变化

qiě

〈副〉

(1) 将近;几乎 [almost;nearly]

年且九十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上晚年多内宠,小王且二十人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去后且三年。——清· 侯方域《壮悔堂文集》

(2) 将要 [be going to;will;shall]

会且归矣,无庶予子憎。——《诗·齐风》

故天之且风,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
且为之奈何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以为且噬己矣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
火且尽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

祸且及汝。——清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(3) 又如:且当(该当);且然(亦将如此)

(4) 暂且;姑且 [just;for the time being]

且往观乎?——《诗·郑风》

且携所著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甚且心之所以清。——清· 刘开《问说》

(5) 又如:你且等一下;这事且放一下;且可(犹暂且);且休(暂且休整);且自(暂且;只管);且住(暂止);且暂(犹暂且);且权(暂且;姑且);且则(姑且);且复(姑且再)

(6) 用来加强语气,表示某事物的极端的、假设的或不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[even]。如:死且不怕,况困难乎

(7) 〈方〉∶表示需要或可以延续很长时间 [for a long time]。如:这笔且用呢;他且来不了呢

qiě

<连>

(1) 表示并列关系,相当于“又”、“而且” [and]

君子有酒,旨且多。——《诗·小雅》

行牧且荛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连拜且泣。——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
香且甘者。——清· 周容《春酒堂遗书·芋老人传》

贼能且众。——清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(2) 又如:贫且贱;横且直;且并(并且);且是(而且)

(3) 又…又。连用以表示两件事同时并进 [both…and…]。如:既高且大;且战且退

(4) 表示选择关系,相当于“抑或”、“或者” [or]

王以天下为尊秦乎?且尊 齐乎”——《战国策》

是且非邪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

(5) 表示递进关系,相当于“尚且”、“况且” [moreover]

且焉置土石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且北方之人,不习水战。——《三国志》

且人患志之不立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
余悲之,且曰…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且欲观客。——清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(6) 又如:且夫(且况。况且)

(7) 表示假设关系,相当于“若”、“假如” [if]

且静郭君听 辨而为之也,必无今日之患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

且复妄言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

(8) 又如:且如(假如;如果);且使(假使;倘若)

(9) 尚且,还

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为众人师且不敢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
且继今以往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(10) 另见

中学教材词例汇总

1.且放白鹿青崖间,须行即骑访名山。——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2.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。——韩愈《师说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古代的圣人,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,尚且跟从老师并向他请教;现在的一般人,他们的才智比圣人差得很远,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。

3.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再说,天地之间,万物各有主人,假如不是为我所有,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。

4.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——《诗经·邶风》《静女》(高中·必修上册)

5.子路率尔而对曰: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夫子哂之。——《论语》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:“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(中等)诸侯国,夹在(几个)大国的中间,有(别国)军队来攻打它,接下来(国内)又有饥荒;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,等到三年,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,而且知道义理。”孔子对他示以微笑。

6.晋侯、秦伯围郑,以其无礼于晋,且贰于楚也。晋军函陵,秦军氾南。——《左传》《烛之武退秦师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晋文公和秦穆公围攻郑国,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,而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。晋军驻扎在函陵,秦军驻扎在汜水的南面。

7.且君尝为晋君赐矣,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——《左传》《烛之武退秦师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,他答应给您焦、瑕这两个地方。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,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,这是您所知道的。

8.良曰: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?沛公默然,曰:固不如也。且为之奈何?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张良说:“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?”刘邦沉默了一会儿,说:“当然不如啊。要怎么办呢?”

9.范增起,出,召项庄,谓曰:君王为人不忍。若入前为寿,寿毕,请以剑舞,因击沛公于坐,杀之。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!庄则入为寿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范增起身,出去召来项庄,说:“大王为人心地不狠。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,敬酒完毕,请求舞剑,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。否则,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!”项庄就进去敬酒。

10.项王曰:壮士!能复饮乎?樊哙曰:臣死且不避,卮酒安足辞!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,天下皆叛之。——司马迁《鸿门宴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项王说:“壮士!还能喝酒吗?”樊哙说:“我死尚且不怕,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!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,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,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,天下人都背叛他。

11.(监斩官云)这死罪必有冤枉。早两桩儿应验了,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,且看后来如何。——关汉卿《窦娥冤(节选)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2.前十余日回家,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,及与汝相对,又不能启口,且以汝之有身也,更恐不胜悲,故惟日日呼酒买醉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十几天前回家,就想趁便把此行的事告诉你,可等到与你相对,又不能开口,并且因你已怀了身孕,更怕你受不了悲伤,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买醉。

13.且把闲话休题,只说正话。光阴迅速,却早冬来。林冲的棉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4.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:且收放柜上,取三四瓶好酒来。客到时,果品酒馔只顾将来,不必要问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5.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、差拨两人讲了礼。管营道:素不相识,动问官人高姓大名?那人道:有书在此,少刻便知。且取酒来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6.小二道:这两个人,语言声音是东京人,初时又不认得管营,向后我将按酒入去,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“高太尉”三个字来。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?我自在门前理会,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7.店主道:即是草料场看守大哥,且请少坐;天气寒冷,且酌三杯,权当接风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8.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,可以安身:我且去那里宿一夜,等到天明,却作理会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19.林冲骂道:奸贼!我与你自幼相交,今日倒来害我!怎不干你事?且吃我一刀!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,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,七窍迸出血来,将心肝提在手里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0.回头看时,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,林冲按住喝道: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,且吃我一刀!又早把头割下来,挑在枪上。——施耐庵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21.喜而捕之,一鸣辄跃去,行且速。覆之以掌,虚若无物;手裁举,则又超忽而跃。——蒲松龄《促织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高兴地去抓,蟋蟀叫一声就跑掉了,并且跑得很快。用手掌去罩,手心空空荡荡,好像什么也没有;刚刚举起手,蟋蟀则又迅捷跃起。

22.人习于苟且非一日,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、同俗自媚于众为善,上乃欲变此,而某不量敌之众寡,欲出力助上以抗之,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?——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,士大夫们多把不忧虑国事,附和世俗,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美德,皇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,我不去考虑反对者的多少,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之对抗,那么这些人又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?

23.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,可谓智力孤危,战败而亡,诚不得已。——苏洵《六国论》(高中·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况且,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,可以说是智谋穷竭,国势孤危,战败而亡,实在是不得已的。

24.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——李白君《将进酒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上册)

25.天汉元年,且鞮侯单于初立,恐汉袭之,乃曰:汉天子我丈人行也。尽归汉使路充国等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天汉元年,且辊侯单于刚刚被立为单于,害怕汉朝攻击,就说:“汉天子是我的长辈。”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。

26.武骂律曰:汝为人臣子,不顾恩义,畔主背亲,为降虏于蛮夷,何以汝为见?且单于信汝,使决人死生,不平心持正,反欲斗两主,观祸败。若知我不降明,欲令两国相攻,匈奴之祸,从我始矣。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苏武骂卫律说:“你本是汉朝臣子,不顾恩德道义,背叛主上,背弃双亲,在异族那里做俘虏,要见你干什么?况且单于信任你,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,你不平心处理,持守公正,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,从旁观看祸败。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,想要两国互相攻打,匈奴的灾难,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。”

27.且陛下春秋高,法令亡常,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,安危不可知,子卿尚复谁为乎?——班固《苏武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再说皇上现在年纪老,法令没有定规,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,(即便回国也是)安危无法预知,您还为谁守节呢?

28.且夫天下非小弱也,雍州之地,崤函之固,自若也。——贾谊《过秦论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中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况且一统天下的秦朝并不弱小,雍州的地势,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,还是像原来的样子。

29.步余马于兰皋兮,驰椒丘且焉止息。进不入以离尤兮,退将复修吾初服。——屈原《离骚(节选)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30.卿但暂还家,吾今且报府。不久当归还,还必相迎取。以此下心意,慎勿违吾语。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31.下马入车中,低头共耳语:誓不相隔卿,且暂还家去;吾今且赴府,不久当还归,誓天不相负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32.府吏谓新妇:贺卿得高迁!磐石方且厚,可以卒千年;蒲苇一时纫,便作旦夕间。卿当日胜贵,吾独向黄泉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33.府吏还家去,上堂拜阿母:今日大风寒,寒风摧树木,严霜结庭兰。儿今日冥冥,令母在后单。故作不良计,勿复怨鬼神!命如南山石,四体康且直!——《孔雀东南飞并序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34.且臣少仕伪朝,历职郎署,本图宦达,不矜名节。——李密《陈情表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,历任郎官之职,本来就希图官位显达,并不想自命清高。

35.吾妻归宁,述诸小妹语曰:闻姊家有阁子,且何谓阁子也?——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妻子回娘家省亲,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:“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子,那么什么是阁子呀?”

36.视驼所种树,或移徙,无不活;且硕茂,早实以蕃。——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看橐驼种的树,或者移植来的,没有不成活的;而且(树长得)高大茂盛,结果实早且多。

37.有问之,对曰: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,能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焉尔。——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,他回答说:“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生长茂盛啊,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,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。

38.鸣鼓而聚之,击木而召之。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,且不得暇,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?故病且怠。——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一会儿打鼓聚拢乡民,一会儿敲梆子召集大家。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暇,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、生活安定呢?所以我们困苦并且疲倦。

39.大石侧立千尺,如猛兽奇鬼,森然欲搏人;而山上栖鹘,闻人声亦惊起,磔磔云霄间;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,或曰此鹳鹤也。——苏轼《石钟山记》(高中·选择性必修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,高达千尺,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,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;山上宿巢的隼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,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;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,有人说这是鹳鹤。

40.子曰: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(《述而》)——《〈论语〉十二章》(初中·七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孔子说:“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,乐趣也就在其中了。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,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。”

41.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——《列子》《愚公移山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,年纪快到九十岁了,面对着大山居住。

42.其妻献疑在曰: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杂曰:投诸渤海之尾,隐土之北。——《列子》《愚公移山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:“凭您的力气,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,能把太行山、王屋山怎么样呢?再说,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?”众人纷纷说:“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,隐土的北边。”

43.先驱曰:天子且至!军门都尉曰:将军令曰‘军中闻将军令,不闻天子之诏’。——司马迁《周亚夫军细柳》(初中·八年级上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先导人员说:“皇上即将驾到!”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:“将军有命令说‘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,不听从天子的诏令’。”

44.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——《诗经》《兼葭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45.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——《诗经》《兼葭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46.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——《诗经》《兼葭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47.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——韩愈《马说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(所以)这样的马,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,却吃不饱,力气不足,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,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,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?

48.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——杜甫《石壕吏》(初中·八年级下册)

49.老都管道:须是我相公当面分付道:休要和他别拗。因此我不做声。这两日也看他不得。权且奈他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0.两个虞候道: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,都管自做个主便了。老都管又道:且奈他一奈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1.杨志跳起来喝道:那里去!且睡了,却理会。众军汉道:趁早不走,日里热时走不得,却打我们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2.老都管道:权且教他们众人歇一歇,略过日中行如何?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3.老都管喝道:杨提辖且住,你听我说。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,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,都向着我喏喏连声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4.杨志道:你等小本经纪人,偏俺有大本钱。那七人问道:你端的是甚么人?杨志道:你等且说那里来的人?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5.那七人道:我等弟兄七人,是濠州人,贩枣子上东京去,路途打从这里经过。听得多人说,这里黄泥冈上如常有贼打劫客商。我等一面走,一头自说道:我七个只有些枣子,别无甚财赋,只顾过冈子来。上得冈子,当不过这热,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,待晚凉了行。只听得有人上冈子来,我们只怕是歹人,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6.老都管道:似你方才说时,他们都是没命的。杨志道:不必相闹,俺只要没事便好。你们且歇了,等凉些走。众军汉都笑了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7.那七个客人说道:我只道有歹人出来,原来是如此。说一声也不打紧。我们倒着买一碗吃。既是他们疑心,且卖一桶与我们吃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8.我且问你:这七人端的是谁?不是别人,原来正是晁盖、吴用、公孙胜、刘唐、三阮这七个。——施耐庵《智取生辰纲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59.众邻居劝道:老太太不要心慌。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0.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,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,再为商酌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1.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,说道:弟却也无以为敬,谨具贺仪五十两,世先生权且收着。这华居,其实住不得,将来当事拜往,俱不甚便。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2.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,把拳头舒过来,道:这个,你且收着。我原是贺你的,怎好又拿了回去?——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3.玄德叱曰: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?文王且如此敬贤,汝何太无礼!今番汝休去,我自与云长去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4.童子曰:今日先生虽在家,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。玄德曰:既如此,且休通报。吩咐关、张二人,只在门首等着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5.童子欲报。玄德曰:且勿惊动。又立了一个时辰,孔明才醒,口吟诗曰:大梦谁先觉?平生我自知。草堂春睡足,窗外日迟迟。——罗贯中《三顾茅庐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6.刘姥姥拿起箸来,只觉不听使,又道:这里的鸡儿也俊,下的这蛋也小巧,怪俊的。我且得一个儿!众人方住了笑,听见这话,又笑起来。——曹雪芹《刘姥姥进大观园》(初中·九年级上册)

67.且秦灭韩亡魏,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以君为长者,故不错意也。——《战国策》《唐雎不辱使命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,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,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,所以不打他的主意。

68.盖余之勤且艰若此。——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。

69.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——苏轼《定风波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70.且壮士不死即已,死即举大名耳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——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(初中·九年级下册)

《教师用书》译文:再说,大丈夫不死则已,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。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?”

康熙字典

且【子集上】【一部】 康熙筆画:5画,部外筆画:4画

〔古文〕??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野切《正韻》七野切,?音跙。借曰之辭。《論語》且予之類是也。

未定之辭。《禮·檀弓》曾子曰:祖者,且也。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。

又也。《詩·小雅》君子有酒,多且旨。

此也。《詩·周頌》匪且有且。《傳》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。

姑且也。《詩·唐風》且以喜樂。

將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范增謂項莊曰:若屬且爲所鹵。

苟且也。《莊子·庚桑楚》老子語南榮趎曰:與物且者,其身不容,焉能容人。《註》且者,姑與物爲雷同,而志不在也。

姓。宋且謹修,明且?。俗誤讀苴。

通作俎。薦牲具。祭祀燕饗用之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?子余切,音疽。《說文》薦也。

同趄。行不進也。《易·夬卦》其行次且。別作趦趄。

多貌。《詩·大雅》籩豆有且。

蝍蛆亦曰卽且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騰蛇之神,而殆於卽且。

《爾雅·釋天》六月爲且。《郭註》闕詁。或云:一作焦月。六月盛熱,故曰焦。

巴且,見《司馬相如賦》。《史記》作猼且,卽巴焦。

語餘聲。《詩·鄭風》士曰旣且。《朱傳》音疽。語辭,與乃見狂且,其樂只且,匪我思且,椒聊且,曰父母且,諸且字皆語餘聲。

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?叢租切。與徂同,往也。

《韻會》七序切,徐去聲。恭敬貌。《詩·周頌》有萋有且。《正字通》《說文》且从几,足有二橫。一,地也。象藉於地形。音阻。阻詛諧且爲聲,餘義皆假借。孫愐譌用子余切。《韻會》馬韻且引《說文》義同俎,譌轉魚韻,爲孫切所蔽,音同疽,音義相矛盾。

俎本作且,且字借義旣廣,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
且【卷十四】【且部】


薦也。从几,足有二橫,一其下地也。凡且之屬皆从且。子余切。又,千也切〖注〗??,古文。


说文解字注


(且)所㠯薦也。所㠯二字今補。薦當作荐。今不改者、存其舊以示人推究也。薦訓獸所食艸。荐訓薦席。薦席謂艸席也。艸席可爲藉謂之荐。故凡言藉當曰荐。而經傳薦荐不分。凡藉義皆多用薦。實非許意。且、古音俎。所以承藉進物者。引申之、凡有藉之䛐皆曰且。凡語助云且者、必其義有二。有藉而加之也。云嫴且、苟且者、謂僅有藉而無所加。粗略之䛐也。凡經注言且字者十有一。鄉飲酒禮注。同姓則以伯仲别之。又同、則以且字别之。言同姓之中有伯仲同者、則呼某甫也。少牢饋食禮注。伯某之某、且字也。士喪禮父某甫注云。某甫、且字也。若言山甫、孔甫。士虞禮適爾皇祖某甫注云。某甫、且字也。若言尼甫。又曲禮有天王某甫注云。某甫、且字也。檀弓烏呼哀哉尼甫注云。因且字以爲之謚。襍記陽童某甫注云。某甫、且字也坊記魯春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、其死曰孟子卒注云。孟子之子、葢其且字。又公羊傳宣十五年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注云。札者、冠且字也。桓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注云。宰渠伯糾、天子下大夫。繫官氏且字。定四年劉卷卒注云。劉卷氏采。不名且字。古言表德之字、謂之且字。往往可證者如是。葢古二十而冠。衹云某甫。五十而後以伯仲某甫者、所以藉伯仲也。故鄭注禮之某甫如是。何注春秋之札卷糾皆爲且字。與鄭無不合。作正義者多不能憭。致轉寫多譌。而其不譌者、固可攷而知也。經注之且字非許書則不憭矣。若周頌傳曰。萋且、敬愼皃。且、此也。則毛公傳於故訓者也。从几。句。足有二橫。句。一、逗。其下地也。橫音光。卽桄字。今俗語讀光去聲是也。合鄭閟宫箋、明堂位注言之。有虞氏?木爲四足而已。夏后氏中足爲橫距之象。周人足閒有橫。橫下有跗。似乎堂後有房。故云大房。按跗、許作柎。闌足也。闌足者、週圍之足空其底之下也。造字之時。象其直者四。橫者二。置於地、故以一象地。子余切。又千也切。古音嫥在五部。凡且之屬皆从且。


?)古文㠯爲且。又㠯爲几字。上㠯爲二字衍文也。古文且字無二橫者。鄭注明堂位曰有虞氏以梡?木爲四足而已、夏后氏始中足爲橫距是也。又以爲几字者、古文叚借之法。几亦箸於地。故几且同字。古文字少。此字大徐本挩去。从小徐本補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