诛心之论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诛:惩罚。指不问罪行,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。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。
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0回:“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,其实只想以手代剪。这个‘撕’字乃诛心之论,如何不切!”
例子你那里晓得,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,其实只想以手代剪。这个“撕”字乃诛心之论,如何不切!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回)
基础信息
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
注音ㄓㄨ ㄒ一ㄣ ㄓ ㄌㄨㄣˋ
繁体誅心之論
感情诛心之论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宾语;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。
近义词诛心之律
英语penetrating criticism(exposure of somebody's ulterior motives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得意洋洋(意思解释)
- 落叶归根(意思解释)
- 食不充口(意思解释)
- 一夕一朝(意思解释)
- 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(意思解释)
- 余波未平(意思解释)
- 乌合之众(意思解释)
- 故步不离(意思解释)
- 言而无信(意思解释)
- 慌里慌张(意思解释)
- 喜新厌旧(意思解释)
- 寿元无量(意思解释)
- 唯物主义(意思解释)
- 安眉带眼(意思解释)
- 昂藏七尺(意思解释)
- 经纬天地(意思解释)
- 断香零玉(意思解释)
- 国泰民安(意思解释)
- 珠还合浦(意思解释)
- 战战业业(意思解释)
- 受益匪浅(意思解释)
- 安身立命(意思解释)
- 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(意思解释)
- 一刹那(意思解释)
- 似曾相识(意思解释)
- 拨乱济危(意思解释)
- 麻木不仁(意思解释)
- 荡然无余(意思解释)
※ 诛心之论的意思解释、诛心之论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服牛乘马 | 役使牛马驾车。 |
| 圆颅方趾 | 方脚圆头。指人类。 |
| 刚正不阿 | 刚:刚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。 |
| 径情直遂 | 径情:任意、随心;遂:成功地满足心愿。随着自己的意愿;顺利地达到目的;获得成功。 |
| 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| 堂堂一表 | 形容身材魁伟,相貌出众。 |
| 山雨欲来风满楼 |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。 |
| 屈指一算 | 屈:弯曲。扳着指头一算。 |
| 朝令夕改 | 早上发的命令;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无所适从。 |
| 藏形匿影 | 藏、匿:隐藏。隐藏形迹,不露真相。 |
| 不到黄河心不死 |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。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。 |
| 进道若退 |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。 |
| 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| 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| 令人作呕 | 呕:想吐;恶心。形容使人厌恶。 |
| 胡子拉碴 |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。 |
| 纵横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 |
| 散带衡门 |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。 |
| 受益匪浅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处很多。 |
| 汗马功劳 | 汗马:战马奔驰出汗。指将士立下战功。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。 |
| 绵里藏针 | 绵絮里边藏着针。比喻外表温柔;内心尖刻厉害;也比喻柔中有刚。 |
| 臭名昭著 | 名:名声;昭著:显著;明显。坏名声谁都知道。 |
| 充耳不闻 |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
| 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
| 惴惴不安 | 指担心害怕(惴惴:恐惧、担忧的样子)。 |
| 雅俗共赏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“雅人”;把没文化的人称“俗人”;赏:欣赏。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。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为各种人所接受。 |
| 一览无余 | 览:看。余:剩余。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。 |
| 冒失鬼 | 言语、举动鲁莽、轻率的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