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书雁信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见“鱼书雁帖”。
出处《雍熙乐府·古调石榴花·闺思》:“总是伤情别离,则这鱼书雁信,冷清清杳无踪迹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ú shū yàn xìn
注音ㄩˊ ㄕㄨ 一ㄢˋ ㄒ一ㄣˋ
繁体魚書雁信
感情鱼书雁信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鱼封雁帖、鱼书雁帛、鱼书雁帖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交浅言深(意思解释)
- 超俗绝世(意思解释)
- 白费心机(意思解释)
- 以小见大(意思解释)
- 蠢蠢欲动(意思解释)
-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(意思解释)
- 野没遗贤(意思解释)
- 今来古往(意思解释)
- 咄咄逼人(意思解释)
-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(意思解释)
- 姹紫嫣红(意思解释)
- 闭关自守(意思解释)
- 一哄而起(意思解释)
- 断香零玉(意思解释)
- 有血有肉(意思解释)
- 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分工合作(意思解释)
- 古往今来(意思解释)
- 安闲自得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趣(意思解释)
- 绿林强盗(意思解释)
- 取之不尽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- 雅俗共赏(意思解释)
- 天下为一(意思解释)
- 湖海飘零(意思解释)
- 识时务者为俊杰(意思解释)
※ 鱼书雁信的意思解释、鱼书雁信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初出茅庐 | 茅庐:草屋。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;接受邀请;就任军师;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;大败曹兵;立下了战功。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;缺乏经验。 |
| 老马识途 | 识:认得;途:路。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。比喻年纪大的人;富有经验。 |
| 翩翩起舞 |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。 |
| 长江后浪推前浪 |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。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。 |
| 肝胆欲碎 | 欲:将要。肝和胆将要破碎了。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。 |
| 连编累牍 | 牍:古代写字的木片。形容篇幅过多,文辞长。 |
| 同心合力 | 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 |
| 以弱制强 | 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 |
| 过而能改 |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。 |
| 时至运来 | 时机来了,运气也有了转机。指由逆境转为顺境。 |
| 燕雀安知鸿鹄志 | 鸿鹄:天鹅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。 |
| 风急浪高 | 形容风浪很大。 |
| 风声鹤唳 | 唳:鹤鸣声。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;或自相惊扰。 |
| 胡支扯叶 | 见“胡枝扯叶”。 |
| 会少离多 | 相会少,别离多。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。 |
| 雷大雨小 | 比喻说得多,做得少,声势很大,实效很小。 |
| 风风雨雨 | 刮风下雨,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。 |
| 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| 诸如此类 |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。指与上述同类的。诸:一些;许多;如:像。 |
| 暴露无遗 | 暴露:显露;显现;遗:遗漏。全部、彻底地暴露了出来;没有丝毫遗漏。 |
| 单刀直入 | 单刀:短柄长刀;直:径直;入:刺入。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。原意是认准目标;勇猛向前。后比喻说话、办事直截了当;不绕弯子。 |
| 闭门读书 |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。形容专心埋头苦读。 |
| 转弯磨角 | 见“转弯抹角”。 |
| 天下为一 | 一:统一。指国家统一 |
| 大起大落 | 大幅度地起落。形容变化大。 |
| 一棍子打死 |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。 |
|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|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。 |
| 冠履倒易 |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,尊卑不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