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得益彰的成语故事


相得益彰

拼音xiāng dé yì zhāng

基本解释益:更加;彰:明显。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;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。

出处汉 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相得益彰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相得益彰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满纸空言 张庸《章太炎先生问答》:“若二三文人,假一题目,互相研究,满纸空言,何以谓之扰乱治安?”
皆大欢喜 《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》:“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”
一轨同风 《晋书 苻坚载记上》:“一轨九州,同风天下。”
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,于桐处仁迁义。”
自我批评 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,还要有批评的精神。”
断断续续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4回:“只见水面上或一朵,或两瓣,断断续续,皆有桃花。”
如法炮制 宋 释晓莹《罗湖野录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书,明药之体性,又须解如法炮制。”
白日见鬼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六卷:“在京师时有语曰:‘吏、勋、封、考,笔头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见鬼。’”
繁文缛节 宋 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卞议》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今来古往 唐·崔珏《道林寺》诗:“今来古往人满地,劳生未了归丘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