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针走线的成语故事


飞针走线

拼音fēi zhēn zǒu xiàn

基本解释飞:使飞动;走:迅跑。针飞动;使线迅跑。形容缝补刺绣技巧熟练;动作敏捷;速度很快。
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江湖上人称他第一手裁缝,端的是飞针走线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飞针走线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飞针走线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 清·张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栉沐甚净。”
绿林豪客 唐 李涉《井栏砂宿遇夜客》诗:“暮雨潇潇江上村,绿林豪客夜知闻。”
死脑瓜骨 锦云等《草莓三爷》:“你呀,就是死脑瓜骨!”
起兵动众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华敷传》: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会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,举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
歇斯底里 茅盾《严霜下的梦》:“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见许多狼,张开了锯样的尖嘴,在撕碎美丽的身体。”
男女授受不亲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。”
劳民伤财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
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补卒,秣马利兵,修陈固列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色中饿鬼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一个字便是僧,两个字是和尚,三个字鬼乐官,四字色中饿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