阋墙谇帚的成语故事


阋墙谇帚

拼音xì qiáng suì zhǒu

基本解释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。谇帚,指妇女吵骂。

出处梁启超《新民说》:“若是者,虽未见其阋墙谇帚,我知其家必不治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阋墙谇帚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阋墙谇帚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秋高气和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:“却说小燕便服轻车,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,那时秋高气和,尘软蹄轻,不一会已到了门口,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。”
束手无策 宋 王柏《鲁斋集》:“士大夫念虑不及此,一旦事变之来,莫不束手无策。”
释车下走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行数百数,以驹为不疾,夺辔代之;御可数百步,以马为不进,尽释车而走。”
将计就计 元 李文蔚《张子房圯桥进履》:“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。”
暴发户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城里的大官大府,翰林、尚书,咱伺候过多少,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,在咱面上混充老爷!”
头面人物 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,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。”
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《周烈妇传》:“与其妇翁皆贱业,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。”
擦肩而过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
下临无地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
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