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色自若的成语故事

拼音shén sè zì ruò
基本解释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;神情不变。
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雅量》:“初见谢失仪,而神色自若,坐上宾客相贬笑。”
神色自若的典故
晋朝时期,竹林七贤之一的陈留阮籍母亲死后,他哀毁骨立在晋文王那里饮酒吃肉,司隶何曾对文王说阮籍有重孝还饮酒吃肉,应该流放到海外。文王说他因哀痛过度伤身而得病,饮酒吃肉不越礼。阮籍任凭他们议论,吃个不停,神色自若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神色自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杯酒释兵权 |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,加强中央集权统治,以高官厚禄为条件,解除将领们的兵权。 |
| 人面兽心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 |
| 靡所底止 | 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 |
| 晓以大义 |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 |
| 遗形藏志 |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 |
| 仁义道德 |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 |
| 源源不断 | 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 |
| 半路出家 | 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 |
| 东扶西倒 | 宋 杨万里《过南荡》诗:“笑杀槿篱能耐事,东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
| 语短情长 | 袁鹰《悲欢·深深的怀念》:“‘人民,真是太伟大了!’这句语短情长的衷心赞叹,我想,是足以代表所有长征战士的心意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