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国安民的成语故事


保国安民

拼音bǎo guó ān mín

基本解释保卫国家,使人民安居乐业。
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:“若以礼币请他,拜为上将,可以扫清水寨,殄灭狂徒,保国安民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保国安民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保国安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国中之国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国中之国’,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,无不恨恨不已。”
纸老虎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94回:“犹之世俗所称纸老虎,望之若真,未尝不可欺人于一时,决不能持于久远。”
坚强不屈 荀况《荀子 法行》:“坚刚而不屈,义也。”
贫贱不移 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
食不充口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真是衣不遮身,食不充口,吃了早起的,无那晚夕的。”
扫地出门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。要是清白扫地出门,总得两千两。”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
男女授受不亲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。”
惜指失掌 《南史 阮佃夫传》:“佃夫拂衣出户,曰:‘惜指失掌邪?’”
肝胆欲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