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敌作父的成语故事

拼音rèn dí zuò fù
基本解释同“认贼作父”。
出处蒲韧《二千年间》八:“同时也不能不想那些认敌作父、卖国求荣的大汉奸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认敌作父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认敌作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| 成语 | 历史出处 |
|---|---|
| 物美价廉 | 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 |
| 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|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 |
| 众喣山动 |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 |
| 挥霍无度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2回:“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,不敢交与他。” |
| 寸步不离 | 南朝 梁 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夫妻相重,寸步不相离。” |
| 绳锯木断 |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 |
| 材轻德薄 | 宋 朱熹《论臧否所部守臣状》:“熹委是材轻德薄,不足取信,岂复更敢臧否人物。” |
| 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 | 谢扶民《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》:“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,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。” |
| 大失所望 |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
| 暴取豪夺 | 宋 苏轼《策断上》:“国用不足,则加赋于民,加赋而不已,则凡暴取豪夺之法,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