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帝三王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二帝:唐尧、虞舜;三王: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。指古代帝王。
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扬雄传》:“昔在二帝三王……财足以奉郊庙、御宾客,充庖厨而已。”
例子唐 韩愈《送浮屠文畅师序》:“如吾徒者,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èr dì sān wáng
注音ㄦˋ ㄉ一ˋ ㄙㄢ ㄨㄤˊ
感情二帝三王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主语、定语;指古代的帝王。
近义词三皇五帝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天经地义(意思解释)
- 离经辨志(意思解释)
- 鉴影度形(意思解释)
- 山雨欲来风满楼(意思解释)
- 遁世离俗(意思解释)
- 无时无刻(意思解释)
- 故步不离(意思解释)
- 空费词说(意思解释)
- 今来古往(意思解释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释)
- 指天誓日(意思解释)
- 命与仇谋(意思解释)
- 一鼻子灰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少(意思解释)
- 黄耳传书(意思解释)
- 雷霆万钧(意思解释)
- 意兴索然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致(意思解释)
- 法不阿贵(意思解释)
- 轻重缓急(意思解释)
- 断章截句(意思解释)
- 细水长流(意思解释)
- 材优干济(意思解释)
- 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(意思解释)
- 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(意思解释)
- 致知格物(意思解释)
- 对牛弹琴(意思解释)
※ 二帝三王的意思解释、二帝三王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铁板钉钉 | ①犹言硬碰硬。比喻说话办事坚决、干脆。②比喻已成定论。 |
| 石枯松老 | 枯:干枯。石头干裂,松树老朽。形容历时极为久远。 |
| 讴功颂德 | 讴:歌颂,赞美。指赞美功绩,歌颂恩德。 |
| 不骄不躁 | 骄:骄傲;躁:急躁。不骄傲;不急躁。 |
| 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|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 |
| 苦口之药 | 苦口:口味苦。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尖锐的批评,听起来觉得不舒服,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。 |
| 必由之路 | 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 |
| 到此为止 | 以这里为界限。 |
| 供不应求 |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。供:供应。 |
| 纷乱如麻 | 麻:麻团。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。 |
| 扶摇直上 | 扶摇: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。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。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。 |
| 绊脚石 | 绊脚的石头,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。 |
| 有目共睹 | 睹:看见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 |
| 婆婆妈妈 | 形容人动作琐细,言语罗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 |
| 钿合金钗 | 钿盒和金钗,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。 |
| 半夜三更 | 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 |
| 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| 羊质虎皮 | 质:本性。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 |
| 安闲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 |
| 天下第一 |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 |
| 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| 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| 心服口服 |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。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。 |
| 今古奇观 | 奇观:奇异的景象。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。 |
| 伸手不见五指 | 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 |
| 慌不择路 | 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|
| 岁寒三友 | 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 |
| 有志竟成 | 竟:终于。只要有决心,有毅力,事情终究会成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