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中窾要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动:常常,动不动。中:切中,打中。窾:空处、中空。要:要害。要:引申为要害、关键。常常切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。
出处《清史稿·世增传》:“文书往复,惟家铭随方应付,动中窾要,历任总督皆倚重之,以县丞擢知府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dòng zhōng kuǎn yào
注音ㄉㄨㄥˋ ㄓㄨㄥ ㄎㄨㄢˇ 一ㄠˋ
繁体動中窾要
感情动中窾要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动中肯綮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丝来线去(意思解释)
- 自拔来归(意思解释)
- 石枯松老(意思解释)
- 辙鲋之急(意思解释)
- 犬马恋主(意思解释)
- 青山绿水(意思解释)
- 易子而教(意思解释)
- 人面兽心(意思解释)
- 鼠凭社贵(意思解释)
- 歇斯底里(意思解释)
- 香销玉沉(意思解释)
- 杜绝言路(意思解释)
- 安于现状(意思解释)
- 寿元无量(意思解释)
- 到此为止(意思解释)
- 顾影弄姿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黑不溜秋(意思解释)
- 奇货可居(意思解释)
- 树欲静而风不止(意思解释)
- 女生外向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手不释书(意思解释)
- 身败名裂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精明强干(意思解释)
- 丰功伟绩(意思解释)
- 岁寒三友(意思解释)
※ 动中窾要的意思解释、动中窾要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不二法门 | 不二:唯一的;法门:修行的门径。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。 |
| 门当户对 | 门、户: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、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;当:相称;对:合适;对等。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;适宜通婚结亲。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;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。 |
| 逸游自恣 | 逸:安闲;自恣:放纵自己。安闲自在地漫游,任意放纵自己。 |
| 存而不议 | 存:保留;议:讨论。指把问题保留下来,暂不讨论。 |
| 争先恐后 | 争着向前;唯恐落后。 |
| 平淡无奇 | 奇:特殊。平平淡淡;没有什么显著的、出色的地方。 |
| 半吊子 | 肤浅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说话随便,举止不沉稳的人。 |
| 因噎废食 | 噎:食物堵塞在咽喉;废:停止;食:吃。因吃东西卡过喉咙;从此就停止吃东西。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;就停止不干。 |
| 角巾素服 | |
| 室徒四壁 |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。喻贫穷。 |
| 水中捞月 | 到水中去捞月亮。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;只能白费力气。 |
| 专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| 生公说法 | 生公:晋末高僧竺道生,世称生公。竺道生解说佛法,能使顽石点头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 |
| 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 | 谚语。比喻只要有决心,肯下功夫,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。 |
| 事与愿违 | 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 |
| 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| 切树倒根 | 比喻彻底。 |
| 如出一辙 | 辙:车辙;车轮压出的痕迹。象出自同一个车辙。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。 |
| 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| 呼风唤雨 |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;可以呼唤风雨。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。 |
| 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| 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觉能力。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;对刺激没有感觉。形容思想不敏锐;对事物反应迟钝;漠不关心。 |
| 欢聚一堂 |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。 |
| 逢人说项 |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|
| 无声无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
| 空手套白狼 | 徒手抓住白狼。指无本买卖。 |
| 临危授命 |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。 |
| 末大必折 | 谓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