扯鼓夺旗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形容作战勇敢。
出处元 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三折:“统雄兵劈面相持,驱貔虎扯鼓夺旗。”
例子扯鼓夺旗千般勇,三停刀上血光飞。元·高文秀《襄阳会》第三折
基础信息
拼音chě gǔ duó qí
注音ㄔㄜˇ ㄍㄨˇ ㄉㄨㄛˊ ㄑ一ˊ
繁体撦皷奪旗
感情扯鼓夺旗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勇敢。
近义词斩将搴旗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博学多闻(意思解释)
- 日甚一日(意思解释)
- 有两下子(意思解释)
- 所作所为(意思解释)
- 晕头转向(意思解释)
- 逢人只说三分话(意思解释)
- 先声夺人(意思解释)
- 户限为穿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珠宫贝阙(意思解释)
- 流离颠沛(意思解释)
- 不费吹灰之力(意思解释)
- 命与仇谋(意思解释)
- 狭路相逢(意思解释)
- 画地为牢,议不入(意思解释)
- 牛刀小试(意思解释)
- 通俗易懂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口坠天花(意思解释)
- 刻不容缓(意思解释)
- 牛郎织女(意思解释)
- 材雄德茂(意思解释)
- 通时合变(意思解释)
- 坐以待毙(意思解释)
- 进进出出(意思解释)
- 无穷无尽(意思解释)
- 岁寒三友(意思解释)
- 举目无亲(意思解释)
※ 扯鼓夺旗的意思解释、扯鼓夺旗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缝衣浅带 |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,借指儒者。 |
| 聋者之歌 | 聋者学人唱歌,却听不到歌声,无以自乐。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,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。 |
| 林下风致 | 同“林下风气”。 |
| 力小任重 | 能力小,负担重。犹言力不胜任。 |
| 见多识广 | 识:知道。看到的多;知道的广。形容资格较老;经验丰富;知识广博。 |
| 难以置信 | 不容易相信。 |
| 德容言功 | 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|
| 断断续续 | 不连续的,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。 |
| 苦思冥想 | 绞尽脑汁,深沉地思索。 |
| 孜孜以求 | 不知疲倦地探求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 |
| 废书而叹 |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。 |
| 亲上成亲 | 谓原是亲戚,又再结姻亲。 |
| 识字知书 | 谓有文化知识。 |
| 诈奸不及 | 犹言十分奸诈。 |
| 火烛银花 | 犹火树银花。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 |
| 救经引足 | 经:自缢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。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。 |
| 囚首垢面 | 象监狱里的犯人,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。形容不注意清洁、修饰。 |
| 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| 有血有肉 | 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;内容充实。 |
| 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| 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|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 |
| 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| 遗世绝俗 | 遗世:遗弃世间之事。脱离社会独立生活,不跟任何人往来。 |
| 地大物博 | 地域辽阔;物产丰富。 |
| 稳如泰山 | 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| 牵肠挂肚 |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。形容非常挂念;不放心。 |
| 胡支扯叶 | 见“胡枝扯叶”。 |
| 臭名昭著 | 名:名声;昭著:显著;明显。坏名声谁都知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