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十失五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。
出处《三国志 蜀书 庞统传》:“今拔十失五,犹得其半,而可以崇迈世数,使有志者自励,不亦可乎?”
例子唐·赵蕤《反经·是非》:“今拔十失五,犹得其半,而可以崇迈代教,使有志者自励,不亦可乎?”
基础信息
拼音bá shí shī wǔ
注音ㄅㄚˊ ㄕˊ ㄕ ㄨˇ
感情拔十失五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人才选拔。
反义词拔十得五
英语to get only half of what one asked for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支支吾吾(意思解释)
- 辙鲋之急(意思解释)
- 正身明法(意思解释)
- 晓以大义(意思解释)
- 暮史朝经(意思解释)
- 杜绝言路(意思解释)
- 视微知着(意思解释)
- 皮开肉绽(意思解释)
- 春山如笑(意思解释)
- 废书而叹(意思解释)
- 取而代之(意思解释)
- 大张旗鼓(意思解释)
- 粗服乱头(意思解释)
- 国泰民安(意思解释)
- 急功近利(意思解释)
- 共商国是(意思解释)
- 纵横天下(意思解释)
- 羊质虎皮(意思解释)
- 地大物博(意思解释)
- 离奇古怪(意思解释)
- 立竿见影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-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(意思解释)
- 欧风美雨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- 屦及剑及(意思解释)
- 沉鱼落雁(意思解释)
- 光怪陆离(意思解释)
※ 拔十失五的意思解释、拔十失五是什么意思由语典【语文网www.yuwen.vip旗下字典词典】提供。
相关成语
| 成语 | 解释 |
|---|---|
| 床上安床 | 比喻不必要的重叠。 |
| 是非口舌 |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。 |
| 艺高人胆大 |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。 |
| 锲而不舍 | 锲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。 |
| 门当户对 | 门、户: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、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;当:相称;对:合适;对等。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;适宜通婚结亲。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;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。 |
| 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施:加,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 |
| 臭名远扬 | 名:名声;臭名:坏名声;扬:传播。坏名声传得很远。也作“丑声远播”。 |
| 损人不利己 | 损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。 |
| 大包大揽 | 把事情、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。 |
| 头面人物 |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(多含贬义)。 |
| 取而代之 | 夺取别人的地位、权利而代替他。 |
| 喔咿儒睨 | 儒睨:强笑的样子。形容老着脸皮,强作欢颜。 |
| 神采奕奕 | 形容精神饱满;容光焕发。神采: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。奕奕:精神焕发的样子。 |
| 识字知书 | 谓有文化知识。 |
| 视死如归 |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;不怕牺牲生命。 |
| 千丝万缕 | 缕:线。千根丝;万条线。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。 |
| 将伯之呼 | 指求人帮助。 |
| 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 | 谚语。比喻只要有决心,肯下功夫,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。 |
| 比众不同 | 与大家相比,大不一样。 |
| 动魄惊心 |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 |
| 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| 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| 兵戎相见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 |
| 闲情逸致 | 逸:安闲;致:兴致。指毫无事物所累;轻松超逸的情趣。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。 |
| 平地一声雷 |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。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
| 狼吞虎咽 |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。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 |
| 双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| 臭名昭著 | 名:名声;昭著:显著;明显。坏名声谁都知道。 |